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詩壇盛事 戰後台灣古典詩特展開幕

  • 日期:2013-08-06


     國立台灣文學館策劃多時的「戰後台灣古典詩特展」,於10286日開幕,活動現場沉浸在悠揚的國樂聲,年逾八十的天籟調國寶詩人莫月娥詩人吟唱,現場來賓無不報以熱烈掌聲。台文館表示,將藉由這項古典詩展活動發揚古典詩的魅力。

    
台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表示,戰後大量的古典詩集是文壇前輩的心血結晶,可惜一直未受重視,藉著古典詩特展,從古典詩人作品、詩社發展、刊登古典詩報刊、大學校園詩社及活動介紹,乃至網路世代的發展,希望向大眾宣告:古典文學一直都存在!

    
6日的開幕典禮上,由台南青年國樂團演出〈1945之後〉、〈阮若打開心內門窗〉、〈春天的花蕊〉,古典詩人藏書家黃哲永、成功大學華語中心主任吳榮富均上台致詞,台北市天籟吟社理事莫月娥、台灣瀛社詩學會副理事洪淑珍現場吟詩,台文館也特別設置布幕投影詩文,方便觀眾聆賞。其中高齡八十仍致力推廣吟詩的莫月娥,她支持台灣古典詩推展的精神令與會人士動容。

    
「戰後台灣古典詩特展」是國內首次對於台灣戰後古典詩的主題展覽,介紹民國34年至101年,近70年間台灣古典詩的發展歷程,主要分為五大區塊,分別介紹「詩社的傳承與開展」、「延續斯文於不墜─戰後古典詩人及其作品」、「紙上展乾坤─戰後古典詩報刊」、「學院延風雅─詩學教育與傳承」及「網路新世代─古典詩發展的新契機」,以不同面向呈現古典詩的內涵。

    
特展以古典詩人的書房為入口意象,書桌上擺放著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另外還有寫詩必備的參考書籍,如《詩法入門》、《詩學含英》,現場還展示早期的習字薄、《幼學故事瓊林》等教材,都是古典知識分子養成過程不可或缺的配備。

    
現場以觸控螢幕呈現台灣各個縣市詩社的發展情況,從詩社興衰見證古典詩的演變。戰後台灣古典詩社,重要如台北瀛社、松社、天籟吟社及澎湖西瀛吟社等,其中從日治延續至今的長壽詩社中,瀛社及西瀛吟社均已百歲,松社也有80年的資歷。此次特展中展出的《松社吟集》手抄稿,為當年詩社成員的合輯,首次以手稿原貌展出,十分難得。

    
戰後台灣古典詩人大致可分為本土文人及來台文人兩大古典文學團體,其中延續日治以來文學傳統的本土文人偏愛擊鉢結社,重要詩人如魏清德、高文淵、莊幼岳、周植夫、張達修、郭茂松、張作梅、王觀漁、賴惠川、林荊南、周定山、吳景箕、吳萱草、黃傳心等。女性詩人則有張李德和、汪李如月、石中英、蔡旨禪等大放異彩。

    
38年國民政府遷台,大批來台詩人加入古典詩創作,主要是政府官員及軍人,來台詩人熱衷於報紙副刊、詩刊發表詩作,並出版個人別集。這批古典詩人著名的政府官員如于右任、賈景德,而軍人則有黃杰、何志浩、李漁叔、羅尚等。另外如陳含光、彭醇士、李漁叔、周棄子、方子丹、劉太希、張之淦、成惕軒、賈景德、臺靜農、梁寒操、陳定山、鄭曼青、張夢機、陳新雄等,均有別集傳世。

    
特展中介紹的70餘位古典詩人中,民國前四年出生於台南鹽水的女詩人黃金川,有「三台才女」之譽,與台南有地緣關係,《金川詩草》收錄其18歲至23歲結婚前的詩作共計237首,是目前所知第一本台灣女性作家的古典詩集。同樣是女詩人的張默君,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有《大凝堂集》,為來台女詩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此外,本展亦展出第一次披露的月津吟社「張水波手稿」、台南詩人黃標的〈吟草〉手稿,以及張夢機先生難得的書法等。

    
古典詩曾經是「全民運動」,但隨著新文學的發展,古典詩雖然沈寂卻仍不曾斷絕,跨世紀以來,新興的網際網路成為古典詩活動的新天地,從最早的 BBS 網站,逐漸演變出論壇網站、部落格等空間,讓詩壇活動不再僅限於實質的紙筆活動,而是藉由網路,擴大了古典詩的活動場域。

    
台灣古典詩特展堪稱騷壇盛事,自86日至1222日於台灣文學館1樓展覽室c展出。現場為增加趣味性,特別設計互動遊戲「擊鉢吟互動桌」,仿效早期詩人擊鉢吟的場面,找韻腳來對仗的闖關遊戲,吸引不少民眾試身手。展場牆設計有QRCode,利用智慧型手機掃描後,可下載古典詩作及吟唱片段讀取收藏,也可傳送廣發,史親朋好友一同享受古典詩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