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化公民•草根力量 亞太論壇落幕 展現華人世界多元公民能量

  • 日期:2013-10-04


     文化部舉辦的「文化公民•草根力量」亞太公民論壇第二天創意演講活動,由洪政務次長孟啟開場,在長期投入公民社會的政治大學社會系顧忠華教授主持引領下,與來自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紐約以及臺灣共9位長期深耕非政府組織領域的行動者進行演講、對談。講者們與現場民眾間的互動十分熱烈,每位講者均以相當精闢的方式讓現場民眾體認到公民社會議題是相當廣泛的,舉凡社群網路、社會企業與社區草根行動等各類模式,都足以成為改變社會乃至影響世界的力量。

     首位講者楊照提到,新時代的網路趨勢使人們透過行動載具可於彈指之間獲取全球資訊,但卻也改變了過去人際往來型態,我們必須反思未來如何避免讓孩童因為接觸行動載具造成疏離感,以致流失公民養成根基。接著,臺灣公民新聞網站「全球之聲」編輯鄭國威則提到了臺灣社會因公民與媒體間不信任關係所導致的危機,因此如何透過公民行動促進媒體改造、進行城鄉數位包容,是現代公民應有的反思能力。

     「社企流」創辦人兼總編輯林以涵則提出社會企業理念,她認為社會企業是介於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光譜之間,一種尋求改善社會問題的創意。來自中國「尤努斯中國中心」執行長高戰分享了深入貧窮鄉村設立「窮人銀行」,有別於商業銀行抵押及立約原則,借貸唯一條件為必須讓家中孩童接受基礎教育,並維持居家清潔與飲食衛生習慣。

     來自香港突破機構「趁還有墟」計畫發起人伍嘉良則希望透過數位影像記錄類似市集的「墟」,將街坊居民和土地間的共同記憶與情感串連起來。最後,經歷臺灣、阿根廷到美國不同教育體制的莊慧敏,因體悟教育對於孩童養成之重要性,於是在美國最貧窮的布朗士南區創辦以西班牙裔孩童為主的BGLIG特許學校,幫助其減緩因語言造成之學習落差,展現了另一種公民行動扎根價值。

     透過本次創意演講的過程,臺灣與亞太地區相互分享了自身的草根經驗,在多元對話及討論辯證中,重新連結起亞太地區的公民社會網絡,也為未來提供更多合作契機!(創意演講相關成果持續更新於活動網站www.civilsociety.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