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吳學讓藝術特展」即日起國美館展出

  • 日期:2017-02-18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出「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吳學讓藝術特展」,呈現吳學讓一生豐富的藝術創作。展覽今(18日)開幕,由國美館蕭宗煌館長主持,吳學讓夫人謝寶明、女兒吳漢玲、吳漢瓏、吳漢儀均專程自美返國出席,臺師大梁秀中前教授、東海大學詹前裕教授及藝術家陸先銘、常陵、胡文燕女士,展覽協辦單位台灣創價學會代表林志銳、呂慧甄與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蔡嘉珊小姐,以及幾十位吳學讓的學生均列席。


蕭館長表示,本特展邀請吳學讓老師的得意門生,臺師大白適銘教授及逢甲大學鄭月妹教授策展,展出除傳統山水、工筆、寫意、花鳥,及抽象水墨、書法、篆刻、指畫、蠟染、陶瓷、手杖及生活傢俱的雕刻彩繪等約250組件作品,為吳學讓畢生創作脈絡最完整呈現的展出。國美館期望透過本次全面性的回顧策展,並重新審視暨探討吳學讓的藝術成就,並賦予藝術史上的定位。


臺師大梁秀中教授表示,吳學讓不僅僅傳承了創作、也傳承了藝術教育。詹前裕教授提到,吳學讓熱愛藝術,更是一位有理想、抱負的美術專家。吳學讓任職台北女子師範學校時期的學生胡文燕女士也說,吳學讓淡泊名利,一生專注於創作及教育,為台灣藝術界培養出許多藝術人才。


策展人白適銘提出吳學讓擅長跨域創作,本次展覽除透過展示吳學讓畢生創作外,也特別強調吳學讓的藝術貢獻。策展人鄭月妹則表示,希望藉這次的策展紀錄及回顧台灣水墨畫的發展,並讓希望觀者透過觀展了解吳學讓的創作歷程。吳學讓老師的家人均表示「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吳學讓藝術特展」圓滿了父親一直以來的心願,也是是紀念父親最好的禮物外,別具意義。二女兒吳漢瓏女士更特別提到,父親的美學養成來自生活周遭的環境及求學過程中的努力,他的每個創作都是生命的印記,也希望來觀展的民眾都能透過展出作品體會藝術等於生活的人生觀。


吳學讓老師(1923-2013)畢業於近代中國畫大師搖籃的杭州國立藝專。求學期間在潘天壽、陳之佛、林風眠、李可染、吳茀之及鄭午昌等名師指導下,奠定深厚的畫學基礎,是第一代渡海來臺的水墨畫家之一。踏實的性格,促使其養成多元學習興趣,學院之外更廣泛吸收南北二宗、工筆、寫意、金石派及現代寫生精華,達到出入古今、兼通雅俗的藝術境界。1948年畢業來臺之後擔任教職,作育英才無數,並參與了五、六○年代風起雲湧的現代水墨運動,為其中代表性畫家之一。


吳學讓對傳統繪畫的革新再造,雖採取循序漸進、並陳共觀的方法,卻認為國畫現代化最重要的目標,在於「結構」與「造形」的開創,此種認知對日後個人風格的完成具有重大影響。此後,他即以抽象性筆墨及半自動性渲染技法,在線性、符號的雙向軸線中不斷摸索,並在七、八○年代的持續消化中,建構出最具歷史里程碑意義的「東方幾何」藝術風貌。他既先進又內斂的創作思路,非僅侷限於繪畫,更被廣泛運用至書法、篆刻、蠟染、彩繪木作、指畫、陶藝等媒材之上,展現其作為一位現代藝術家不斷自我超越的動能精神。透過工筆、金石派及日本畫寫生手法傳達典範意義、生活情趣及斯土感情;同時,運用西方現代主義探討肌理、造型及結構變化,建立簡化、直率卻充滿人性價值的圖像意涵,賦予對家庭、在地、歷史、文化等深度關懷,進而形成一種終結意識形態對立、走向協合共榮的戰後新文化典範。


吳學讓個性勤勉、謙讓淡泊,畢生投注於豐富且多元的筆墨創作,及至晚年仍孜孜不倦,從其作品當中可以感受到藝術家對生命的熱情與對美學的追求。「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吳學讓藝術特展」特別邀請台灣創價學會與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協辦,共展出的250餘件作品,除含傳統繪畫、現代繪畫、書法及篆刻、蠟染作品及立體作品等媒材外,也展出影像紀錄與許多珍貴的文物資料,藉以呈現吳學讓畢生鑽研傳統、推陳出新的藝術實踐,以及其優游古今、不拘一格的創作與生命歷程。展覽將於106年2月18日至5月7日在國美館101展覽室展出,詳細資訊請參考官網: www.ntmofa.gov.tw


 


「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吳學讓藝術特展」




  • 展覽時間: 106年2月18日至5月7日




  • 展覽地點: 國立臺灣美術館101展覽室




  • 展覽策展人: 白適銘教授、鄭月妹教授  




  • 新聞聯絡人: 王奕尹 電話:(04)23723552 #133




 郭純宜 電話:(04)23723552 #336


 


國立臺灣美術館http://www.ntmofa.gov.tw


開放時間:週二~五 09:00~17:00,週六、日 09:00~18:00,週一休館


館    址:403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服務電話:886-4-2372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