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22屆「臺法文化獎」獲獎名單出爐

  • 日期:2017-10-02

由中華民國文化部與法國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共同創設之「臺法文化獎」,今天公布106年第22屆獲獎者。不同往年多為1至2名獲獎者,本屆在各領域翹楚踴躍報名下,計遴選出4名獲獎者,分別為尚若白先生(Jean-Robert Thomann)、維若妮卡‧雅諾女士(Véronique Arnaud)、克里斯汀‧赫佐先生(Christian Rizzo)及高格孚先生(Stéphane Corcuff)


 


尚若白先生(Jean-Robert Thomann) 身兼影片剪接師與導演身分,自2000年起以臺灣日常生活為主題,關注臺灣作為年輕民主國家及其與亞洲間之關係,進行紀錄片之拍攝,至今已有16部以臺灣為主題之紀錄片,及2部於臺灣拍攝之劇情片。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是2000年在巴黎上映、獻給臺灣歌仔戲演員廖瓊枝的紀錄片,以及2017年於臺灣上映、獻給法國國家土魯斯管弦樂團(Orchestre du Capitole de Toulouse)的紀錄片(於臺灣拍攝)。而其第二部劇情長片,則以臺灣為背景、改編自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的作品,象徵他在臺灣與法國之間所建立的連結。


 


維若妮卡‧雅諾女士(Véronique Arnaud)為漢學與民族學家,且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東南亞中心榮譽研究員。雅諾女士自1971年起,為深入瞭解達悟族(昔稱雅美族)文化進行約12次駐地研究,並蒐集巨量檔案資料,包含原文、歌謠與儀式錄音,而其錄製之影片曾製作成4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現代社會研究所(CNRS-IRESCO)發行之影片與照片。至今亦發表20篇與達悟族文化相關之文章,建立魚類、動物誌與植物誌之中文翻譯字彙表,並與我中研院合作,將其研究擴大至臺灣南島語族之語言研究。此外,雅諾女士並將其136件達悟族文物收藏交予法國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保存,並可於該博物館網站上搜尋。


 


克里斯汀‧赫佐先生(Christian Rizzo)為編舞家、舞台設計師、導演與視覺藝術家。2006年於臺北國際藝術村駐村兩個月期間,開始與臺灣有所連結,除於臺中國家歌劇院、臺北國家兩廳院及臺北當代藝術館發表作品外,並與臺灣藝術家共同創作,在臺灣、法國及其他國家發表,如其裝置/表演作品「圖爾寬-臺北-東京」(tourcoing-taipei-tokyo),即是與臺灣造形藝術家江元皓合作之成果。臺中國家歌劇院已委託赫佐先生製作節目於2018年第二屆臺灣國際藝術節演出,他將整合眾多國際藝術家與臺灣藝術家,並將首次在臺灣發表其於2015年與江元皓共同創作之作品「朝黑暗趨近」(ad noctum)。


 


高格孚先生(Stéphane Corcuff)為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CEFC)臺北分部主任(任期至106年8月)。在完成以臺灣為題之碩士與博士研究後,高格孚先生持續進行與臺灣有關之研究、發表與教學工作,並朝六大方向推動,包括:教授臺灣研究課程及論文指導;以中、法、英、日文發表臺灣研究,並從歷史、政治、社會與文化等角度討論臺灣認同問題;組織法語圈臺灣研究機構,尤其積極參與歐洲臺灣研究協會(EATS)與法語臺灣研究學會(AFET)之創立;透過媒體推介臺灣;以臺灣為題材創作文學作品;於法國引介宋朝皇家派「氣功」,並預定與亞洲書庫(l’Asiathèque)出版社發行一系列十冊之書籍,以介紹此項在臺灣被保存下來之重要文化遺產。


 


「臺法文化獎」歷屆獲獎者皆為促進臺法、臺歐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本屆遴選結果除肯定長期投入該領域並獲致相當成果、同時具有促進相關文化交流之影響力者;其次亦鼓勵目前已擬具臺法、臺歐文化交流或研究之精確計畫者,藉此激勵這些為國際文化交流默默耕耘的人士或單位,以持續引領歐洲各界投入與臺灣文化交流的熱忱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