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9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票房屢創新高 星等評論大放異彩

  • 日期:2019-08-29

72屆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自82日開幕,經過三週的演出行程,已於826日閉幕;另外,由文化部策劃,第六度舉辦的「臺灣季」(Taiwan Season)也於825日傍晚在大身體製造的《怪獸》於Dance Base的最後一場演出後,精彩落幕。

 

本屆愛丁堡藝穗節再創紀錄,節目製作的數量超過3,800個,演出場地更多達320個以上,今年愛丁堡藝穗節的國際藝術團隊來自63個不同國家,包含臺灣在內,世界各國無不盡力地在這全球規模最大的藝術節裡,努力向世界展現自己國家的表演藝術實力。

 

本屆文化部「臺灣季」徵選四個表演藝術團隊赴愛丁堡,與愛丁堡本地專業表演場地合作舉辦「臺灣季」節目:其一是改建自曾經是獸醫學院的Summerhall,該節目前衛多元,是當地最受歡迎的劇場之一;其二是蘇格蘭國家現代舞蹈中心Dance Base,肩負引介現代舞蹈的重責大任。

 

長弓舞蹈劇場張氏兄弟延續去年的盛況,今年在Summerhall推出作品《Bout》,編舞家張堅豪的靈感源自於拳擊賽,舞作演出中透露出人際之間暨親密又競爭的微妙關係,演出時間雖是在早上,仍然靠著口碑相傳,創造票房佳績;另一齣在Summerhall演出的是首度來到愛丁堡的曉劇場《魚》,由鍾博淵導演,改編自黃春明同名短篇小說,刻劃臺灣舊時代祖孫之間的親子關係,《魚》是臺灣季歷年來首部「共融藝術」節目,融入英國手語(British sign language)於演出中,展現臺灣文化平權推廣成果;在Dance Base則由丞舞製作團隊演出《浮花》,意象來自於臺灣民間信仰中「放水燈」的儀式,是該團藝術總監蔡博丞對於已逝父親的悼念之作。《浮花》在愛丁堡一鳴驚人,演出第二週即宣告所有場次售罄,創下臺灣季歷屆以來票房最佳的紀錄;另一齣在Dance Base演出的是實驗性極高的大身體製造《怪獸》,編舞家劉彥成探究舞蹈的意涵,他認為:「人活著就會有身體,有身體就會有動作。」同時也詰問:「人的軀殼裡裝著什麼東西?有些什麼內容?由誰來操縱?為什麼做了這些選擇?」此一前衛的演出,在愛丁堡當地引起不少的話題討論。

 

透過「臺灣季」品牌的長時間多方面經營,臺灣團隊不僅持續獲得觀眾的讚譽與媒體關注;今年也在藝穗節獎項上首創佳績,大有斬獲。「臺灣季」團隊自首演以來,即受到各家媒體的報導,除了蘇格蘭主要報紙《蘇格蘭人報》(The Scotsman)及《蘇格蘭先鋒報》(Herald Scotland),以及專業藝術媒體《Broadway Baby》、《The List》、《FEST》、《Edinburgh Festival Review》、《The Wee Review》、《Fringe Review》、《Edinburgh Guide》之外,在英國全國性的媒體上,也受到《衛報》(The Guardian)以及泰晤士報(The Times)的報導。

 

「星級評價」一向是愛丁堡藝穗節的節目選看指標,透過媒體及藝評人親臨現場觀看節目,經由不同的藝術觀點與評論,為觀眾在眾多的節目製作中,篩選首選節目的重要指標。「臺灣季」各團自開幕後,持續獲得如潮佳評,今年各團皆獲得媒體及藝評的青睞,各團皆獲4星級以上的評價;更難得的是,《Bout》、《浮花》以及《怪獸》皆有獲得最高級5星評價,其中《浮花》除榮獲三個5星評價,更獲得Broadway Baby的「Bobby」獎及Mervyn Stutter的藝穗節精神獎,本屆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可謂喜訊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