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一眼萬年 澳大利亞國寶藝術首度登臺 蘊藏異國傳說的原住民樹皮畫在臺博

  • 日期:2019-10-04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的樹皮畫收藏是重要的文化瑰寶,從繪畫材料到創作靈感都源於原住民藝術家對土地的情懷與感知,畫中的故事、圖紋、形態已傳承超過5萬年,不僅是世上現存最古老的藝術傳統之一,也是研究與理解人類文化的重要創作。

 

即日起至109年2月9日,到國立臺灣博物館也能一睹這些充滿神秘氣息的原住民藝術創作!由臺博館與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合作推出的《大師:澳大利亞原住民樹皮畫特展》,今日在臺灣原住民迎賓歌舞中揭開序幕,展覽包含澳大利亞北部的阿納姆地區,著名原住民藝術家所創作的樹皮畫、木雕木刻,還有創作用的繪畫原料、工具等,每件都是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的國寶級收藏品。

 

特展開幕典禮上,由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及澳洲辦事處代表Gary Cowan見證,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與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館長Mathew Trinca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透過跨國展覽合作與教育推廣活動,交流跨國文化的多元樣貌。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致詞時表示,在歐洲大航海時代之前,臺灣與澳大利亞原住民曾經相當親近,他們的藝術創作也有非常豐富的創造力,但過去多以西方觀點看待整體美術史的脈絡發展,忽略本身豐厚的文化資產底蘊,本次特展表現出原住民作品具有強大的原創性!此外,澳大利亞對原住民文化採取尊重及包容的政策,非常值得學習,近年來臺灣的博物館也都朝向這個方向不斷努力。蕭宗煌次長也說,文化部誠摯邀請各國與臺灣的博物館共同合作進行文化交流。

 

洪世佑表示,為推動國際文化交流,臺博館自2017年開始與澳方洽談合作事宜,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歷經近兩年的努力,終於將澳大利亞的國寶迎接來臺,這是澳大利亞樹皮畫藝術首次登臺,民眾一定要好好把握機會。洪世佑同時預告,臺博館目前也在規劃於2021年將臺灣原住民的藝術文化帶到澳大利亞展出,同時為了向原住民致敬,臺博館10月份將開放原住民憑證至臺博館本館享免費參觀,希望大家能有更深度的文化交流。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珍藏的阿納姆地樹皮畫,由當地原住民以原始宗教為主題創作,可視為澳大利亞的文化符號,從繪畫材料到創作靈感,均源自於大自然,以樹皮為畫布,取赭石為顏料,傳達藝術家對世界的理解,展示主題涵蓋遠古時代的生活情境、原住民藝術家自我身分的表達,以及對當代生活的思考等。

 

本次展覽中的樹皮畫作品創作於1948年至1985年間,展區根據畫家的家鄉和繪畫風格,分為三個部分:具象描繪人與物的圖像為主的西部作品;以圖紋細節和幾何構圖為主的東部作品;將兩者合二為一的中部作品。創作者包括伊熱瓦拉、馬瑟曼•馬瑞卡、巴戴耀•納加麥瑞克、大衛•馬瀾紀等45位藝術家。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資深策展人Dr. Margo Neale特別介紹的展品包括:「儒拉津勾氏族葬禮」,1967年由馬瑟曼·馬瑞卡創作,上半部是如光束的彩色線條,下半部用紅黃黑三色象徵靈魂、精靈與送葬者,結合傳統演奏樂器,呈現原住民的宗教信仰與喪禮風俗,傳達萬物皆有靈和輪迴的概念。「彩虹蛇納里奧德」,1984年由巴戴耀·納加麥瑞克創作,「彩虹蛇」是祖靈幻化而成,能偽裝成多種形態、創造聖地,甚至吞噬靈魂,樹皮畫中的「彩虹蛇」有鱷魚的頭、鴯鶓的胸脯、魚的尾巴、長著睡蓮的脊背,以豐富的想像力將當地的自然景象巧妙轉化為圖像。

 

「樹皮畫」特展期間臺博館特別舉辦多項澳大利亞藝術文化推廣相關活動,包括10月5日修復專題分享會、策展人講座;11月3日藝術工作者Bobbby Bununggurr的音樂分享會;11月9日Yamani兒童讀物分享會等,詳情請參考臺博館官網(http://www.ntm.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