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尉天驄教授辭世 文化部長鄭麗君悼:臺灣文藝精神的典範

  • 日期:2019-12-17

尉天驄教授今(17)日辭世,享壽 84 歲。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尉天驄教授畢生致力於文學創作、評論、推廣、教學與研究,並興辦文學雜誌,學養豐厚,視野宏闊,對臺灣鄉土文學的關懷和拓展深具貢獻,是臺灣文壇的拓荒者與傑出的教育家,更是臺灣文藝精神的重要典範,對其辭世表達哀思與敬意,並將呈請總統褒揚。

尉天驄(1935-2019),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退休後仍於該校中文研究所、臺灣文學研究所兼課。曾任《筆匯》月刊、《文學季刊》、《中國論壇》等刊物主編。

尉天驄提倡寫實文學,主張文學應該面對生活、面對社會,並反映社會各階層人民,同時對引介新的文化思潮、肯定人的尊嚴,並對於各種形式之專制獨裁的批判不遺餘力。創作文類以文學評論、雜文隨筆為主,亦有短篇小說。著有論著《文學札記》、《路不是一個人走出來的》、《民族與鄉土》;小說集《到梵林墩去的人》;散文集《棗與石榴》、《回首我們的時代》;雜文集《天窗集》、《眾神》、《理想的追尋》及《荊棘中的探索》等,其中《到梵林墩去的人》甫於今年重新集結成新版。曾獲巫永福評論獎、金鼎獎文學圖書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等獎項。

尉天驄自50至80年代,致力興辦文學雜誌、主持編務,是臺灣文壇極重要的拓荒者與傳播者。其於1959年接辦《筆匯》雜誌,強調青年人為主體,引介西潮,擴展在地視野;1966年創辦《文學季刊》,當今重要文學作家姚一葦、王禎和、黃春明、王拓、七等生、陳映真、施叔青等人都曾被網羅成為該刊撰稿人,對臺灣文學的發展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