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館藏說故事 文物寫歷史 今夏跟著台史博來去台灣

  • 日期:2012-07-12

   

以前人常說「歹路嘸通行」,早期台灣的路到底多難走?誰又走上了這難行的路?讓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暑期特展「來去台灣:館藏文物特展」帶您一起一探究竟!「來去台灣」特展以台灣為中心,特選近300件館藏交通類文物,帶觀眾看見17世紀以來數百年間東西洋人怎樣來到台灣、運用各式交通工具行走台灣的故事。打破以往文物特展靜態的刻版印象,展覽中也特別設計「來去台灣大富翁」,讓觀眾從互動遊戲中挑戰自己「行」的台灣小常識。

特別的是,這次的展覽以美術館「白盒子」的概念設計,創造一個無暇、均質而純粹的展覽空間,去除環境中各樣干擾,將視覺焦點還給展場中的達悟拼板舟、邵族四手網竹筏、漢人的牛車輪、轎子等各代交通類文物,使觀眾的關注點回歸展品本質,從不同的視角看歷史。

為了展現館藏文物對於博物館的重要,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從開館之初,就規劃以系列特展介紹台史博蒐藏理念與多元豐富的台史博館藏。延續100年底開館特展「看見歷史:館藏文物選要特展」以館藏文物敘說台史博蒐藏主旨與策略的精神,第2檔特展「來去台灣」以「交通」為主題概念,從6萬多件博大的館藏中精選出近300件交通相關的館藏文物,帶著觀眾從「行」的觀點看各代台灣多元族群移動的軌跡,了解族群互動的故事。

展覽故事線以脈絡相承的「順風相送」、「越洋穿山」、「南來北往」三大主題區串連,「順風相送」中率先登場的是數百年前追逐魚苗來台的漢人漁民與為了掏金、探險遠渡重洋來到遠東的西方人,透過船隻模型、早期珍貴海圖,訴說的是東、西方人陸續來到台灣對封閉的原民社會造成巨大的衝擊與改變,卻也讓台灣站上了世界舞台。「越洋穿山」則以19世紀英國攝影家湯姆生的系列台灣風情照片、早期西方文獻中對台灣的記述,以及清代漢人的陸上交通工具等實體物件展示,描述了各方人馬來到台灣以後,帶來了什麼樣的新事物,在當時交通不便的這片土地上又又如何前進,行進過程中看見了什麼樣的風景。「南來北往」則以大量的明信片、地圖以及觀光指南介紹了19世紀以後鐵路、橋樑陸續建設的台灣,發達的南北交通如何改變了物產運輸型態,也帶動了觀光旅行的風潮。

同時,為了破除以往文物展覽中展櫃隔離出的靜態、嚴肅感,展覽中也特別設計了「來去台灣大富翁」,透過遊戲的方式,帶觀眾從動手與動腦的趣味問答競賽中,深入了解、思考交通發展對於台灣人的生活、產業等影響,從而認識台灣各地的風土民情。

展覽自712日起於台史博4樓特展室持續展出至1220日,歡迎各界踴躍參觀。展覽期間,將陸續推出相關教育推廣活動,內容將持續於官網更新www.nmth.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