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化部新南向海外交流專題計畫 「Matateko國際論壇」12月20日起線上播出

  • 日期:2020-12-17

由文化部東南亞事務諮詢委員Nakaw Putun策劃,「新南向海外交流專題計畫」之一的「Matateko部落論壇國際匯流計畫」(Matateko International Forum),於12月1日、2日以線上論壇的形式,邀請臺灣Puilma藝術節6位策展人與印尼、澳洲及紐西蘭的原住民策展人,分享展演經驗並討論未來合作的可能。影片將於12月20日公開上線,歡迎所有對原住民藝術有興趣的觀眾前往官方臉書專頁收看。

文化部表示,在疫情蔓延之際,今(2020)年首度邀請歷屆東南亞事務諮詢委員提案,獲各國委員熱烈迴響,並規劃明年在臺北舉辦年會,向各界分享計畫成果。2020 Matateko國際論壇由臺灣策展人龔卓軍與Nakaw Putun發起,以現代科技串連澳洲、紐西蘭、印尼與加拿大的原住民藝術策展人舉辦而成,透過線上會議與即時口譯,讓跨國策展人能夠針對各國的原住民藝術發展現況,進行即時而深入的討論, 也為接下來的合作埋下伏筆。

Matateko,為阿美族語的匯流之意,期待透過對話,匯聚國際間不同族群、文化和語言的原住民藝術家,以藝術讓對話跨越邊境,匯流成河。論壇源於策展人龔卓軍與Nakaw Putun受邀參與「2020雪梨雙年展:邊緣」,此屆雙年展以藝術家和原住民為主體,探討全球網絡的互動,並導入由原住民主導的aabaakwad(風暴後的清朗)國際合作聚會,以多元型態進行音樂、表演、錄像、詩學、脫口秀等各種深度的世界議題討論。臺灣策展人驚艷aabaakwad所激發出的火花與力道,回國便著手籌備2020 Matateko國際論壇。

論壇第一天由Puilma藝術節6位策展人分享今年回返部落的策展計畫,陳豪毅的「蹲站坐臥」,探討存在的生命姿態;東冬‧侯溫的 「Mtukuy 播種者」與得陸‧鳩浙恩澇的「它們看上去不夠老」,深度思考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與考驗;古羅文君的「歧路身林」則將多元表演藝術帶回部落,共感身份認同之路的崎嶇;杜逸帆的「明日部落:太魯閣之殤」與林介文的「裹山」則分別以影像和編織藝術,直視環境和殖民主義帶給族人的影響。主題多元而廣闊,在與國際策展人的討論中,也跨越國界和語言,引起眾多共鳴。國內策展人對於澳洲藝術委員會主任Patricia分享的原住民智財權歸屬、印尼當代藝術團體Rangrupa成員Andan提及的Makasar里山合作關係、2020雪梨雙年展策展人Brook對澳洲藝術創作展演形式的討論等,也得到豐富的收穫與反思。

第二天論壇由aabaakwad的共同策展人Wanda Nanibush分享如何創辦一個以原住民為主體的國際型聚會,從活動形式的設計,就必須突破許多過去的主流慣性。除了完全不設定展演形式之外,讓部落耆老先發言,取代過去大型活動讓政治人物先說話的順序、活動中的非原住民參與者,必須學會聆聽,而非他們習慣的表達等各種形式與意識上的調整,都是將原住民的話語權、賦權與平衡,重新帶回展覽現場的努力,讓原住民藝術家擁有一個放心而自在的展演與思辨空間。這場旅行南北半球、連結臺灣、紐西蘭、澳洲、加拿大與印尼的精彩國際對話,除讓臺灣與各國的策展人,擁有未來繼續合作與對話的共識,也使大眾共同思考當代原住民藝術對世界的貢獻與提醒。

Matateko國際論壇粉絲專頁:https://reurl.cc/VXA2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