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以原鄉文化為沃土 培植文化重建新種子

  • 日期:2012-08-06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永久屋基地文化種子培訓計畫」成果展,自7月底起至8月初已陸續辦理完成,充分展現基地內對於原鄉文化之重視與傳承,以及不同族群間的互助合作精神,深獲基地內居民及民間團體之肯定及認同,並期待本計畫得以持續辦理。而因重建條例已獲立法院同意延長兩年,故文化部亦將於102年續辦第二階段之文化種子計畫,希望得以輔導更多文化種子於新聚落發芽、生根乃至茁壯,方能協助部落永續推動文化重建工作,具體實踐偏鄉民眾之文化公民權。

為協助莫拉克颱風災後永久屋基地居民於遷居新家園後,得以原鄉傳統文化為基礎,整合跨域新元素,重新開創聚落新風貌,故文化部自100年起即規劃執行「莫拉克颱風災後永久屋基地文化種子培訓計畫」,依照基地大小不同規模培育每個基地2-8個文化種子,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育各基地共計38位文化人才,期間辦理完成331場人才培育課程,共有3459人次參與;282場基地文化活動,共有14411人次參與;1121場次的基地藝文資源訪查紀錄。

九大基地中除了台東嘉蘭因永久屋完工時間較晚,又受文化種子委託執行案第一次採購流標所致,必須展延至10112月外,其他如禮納里部落、吾拉魯茲部落、神木社區、日安社區、杉林大愛園區、新來義部落、長治百合園區及五里埔基地等,均已配合重建條例原規劃期程(101824日)完成文化種子培育計畫,而最後一場係由五里埔基地於84日舉行文化種子成果發表會。各基地種子們透過文化人才培育、部落文史調查、藝文活動舉辦、社區/部落報發行、故事影片製作、部落格及facebook行銷推廣等,逐步參與各項前所未有的文化學習活動,讓基地裡原本因遷居所失去的熱情、笑容、友誼、安定、信賴與團結等社群人際關係逐漸恢復,進而開始討論如何保存及延續故鄉的文化資產及人文精神,並串連不同族群的人力資源及文化元素,開創新故鄉的地方特色。

本計畫除可藉以協助永久屋基地居民部分就業問題,更期望透過來自不同族群的文化種子共同合作,帶動基地內族群間的互動及文化參與,並藉此培養基地文化種子的文化行政能力,以落實基地永續文化重建與扎根。為求慎重,各基地每位文化種子都是接受公開報名,並邀請相關學者專家親至基地進行面試,藉此瞭解每位參與徵選者對於在地文化的認知,及其未來對於文化重建工作之期許後擇優錄取,透過各項人才培育及藝文活動之舉辦,協助基地居民在離開原鄉之後,仍可與傳統文化保持連結,同時學習與新基地不同族群進行文化交流、相互包容及互助合作,進而建立新家園的未來發展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