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青年文史工作坊 學員模擬排灣學論壇發表 熱淚盈眶的熱身練習

  • 日期:2022-10-04


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屏東縣春日鄉公所與國立屏東大學原住民專班共同合作的「
Marekacevucevungi我們大家一起來:2022一起來做部落文史工作坊」,14位青年歷經6月份兩階段田野練習研習以及3個月的訪談、調查與書寫,終於在102日的模擬發表會上有所呈現,為了即將於1028-29日假屏東大學登場的「2022國科會族群研究與原住民族研究成果發表會暨排灣學論壇」進行熱身練習。


學員們各自選定觸動他們生命與責任的議題,完成
12篇主題文章。有人進行個人生命史的自我探索並從頭開始調閱繪製族譜、有人詢問家族長輩傳統美食製作或古老歌謠的記憶、有人則是去認識自己家族在傳統事務上肩負的責任、有人則是重新整理消失已久的祭儀資料或是從青年的角度來深入認識重要的祭儀。


這些主題包括〈
vuvu記憶中的味道〉、〈我是誰:流著paqaliurudacaljan的血脈〉、〈「下一場雨,讓農作物肥沃」─論排灣族七佳部落Kigudjalj祈雨祭儀文化之現況〉、〈成為一家人:排灣族七佳部落靈媒馬芳蘭〉、〈我是sakinu?找一條回家的路〉、〈sihugu未曾謀面的sihugupaljingau家族遷徙史〉、〈從Kuabar部落的變遷看見surinag家族發展歷程〉、〈古華部落的當代遷移之個人生命史〉、〈vusam的永不放棄〉、〈寫自己的歷史:認識patjaljinukmaljeveq〉、〈土坂謝光蘭,追憶古樓古謠〉、〈se vuculj 的畢業典禮〉。從這些主題可以看到當代原住民青年的自我追尋,無論是從小生長在部落但卻對部落事務不熟悉的年輕人,或者是在外地長大也要花上同等力氣去尋找連結與認同的年輕人,講師群透過陪伴書寫的方式加上文史工作坊的訓練,都讓年輕人在書寫過程中更清楚建構了自己身為原住民或是對於部落、家族的認同。


在地七佳部落傳統領袖
selep curimudjuq趙秀英致詞說,這段期間經過大家不眠不休的訪談與整理,她在陪伴與協助當中看到孩子們把許多失落的知識找回來,因此她覺得自己也是學員,從中收穫許多。而學員為了呈現想要深入研究的主題,這段時日多方勞煩他們的報導人,因此現場也特別邀請協助他們展開調查、協助翻譯的親朋好友共赴盛會,形成一場充滿感恩與淚水的模擬發表會。


這當中有幾位學員在自我追尋之路上所發生的事情特別感人。例如有著排灣族與賽德克族雙親的
sakinu林哲潁,從小在母方賽德克族的地方長大,想要了解自己的名字sakinu從何而來,因此他在父親陪伴下開始尋根,也在講師協助下開始學習建置族譜。當他在台上侃侃說出自己的家族起源與遷徙時,台下雙親一邊聽一邊擦眼淚。對於sakinu的父親來說,當年離開家鄉時曾承諾母親一定會回來,但後續發生很多事情而母親也離世,因此面對遲遲未能履行承諾的父親來說,這篇發表毋寧說是帶著他們父子兩人一同返家的歷程。

對於從小在新竹長大的sihugu呂沛宜來說,自己的名字是家族裡至少五代沒有使用過的名字,因此對她而言使用從未見過面的先人名字,讓她非常想要探詢先人在家族的歷史。她透過各種工具查找自己家族遷移的路線以及在不同時期的發展。冥冥之中,穿著如老照片裡模樣的先人一再來到她的夢裡,不說話地陪著她。直到她把文章完成時,聽到對方的聲音:「我已經把我會的都交給你了。」在夢境得到的回饋,又成為她掛心努力的動力。


三階段的研習,七佳部落與春日鄉公所提供許多在地支持,青年也因為密集田野而更加有所領會,生命在短短三個月有了很大的變化。對於致力於族群學及地方學研究的史前館及屏東大學來說,能夠從課程到發表,來促成更多有心的年輕人去認識自己的族群與家鄉,進而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對於延續族群文化的意義,就是最大的感動。特別是當政府開始啟動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推廣之時,這類文史工作坊的操作也特別具有推動年輕人認識在地知識及使用族語的作用,對於培育青年銜接未來減少文化斷層也有一定的作用。


歡迎大家至粉專「排灣學
sikudan na paiwan」報名參加1029日即將於屏東大學展開的排灣學論壇,相信這些青年屆時在現場正式發表的故事,會再次打動前來聆聽的參加者,也從而思考自己人生需要去了解與面對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