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東特色工藝與藝術聚落令人驚艷 龍應台期許配套整合打開國際通路

  • 日期:2012-11-19


龍應台18日下午臺東村落行腳,跑了大半個東部海岸,前往東河隆昌棉麻屋、成功比西里岸、藝術家江賢二、玻璃工藝家王金生工作室、都蘭糖廠漂流木工坊、鐵道藝術村等,實際了解臺東新興藝文創作的豐富特色。龍應台表示,臺東的工藝創作非常具有爆發力,發展中的藝術聚落,都可能直接與國際接軌,文化部非常願意提供協助,使臺東的藝術家與表演團體,都能建立起自己的國際網絡,把臺東推向國際舞台,也吸引更多國際藝術家前來臺東,感受豐富的創作內涵。

位在東河隆昌的棉麻屋,原本只是間小小的個人工作室,「阿媚」龍惠媚憑著一雙巧手,用針線勾出充滿設計美感的提包、帽子,並在公益平臺基金會協助下,打開手工棉麻良品好口碑,現在已經是微型工坊了。龍應台抵達時,近十名年紀780歲的阿嬤正圍著桌子專心織打,還不時輪唱歌謠,步調緩慢悠閒,雅緻裡帶著東部簡約質樸人情味,現在已是國外訪客臺東旅遊時,必定停留選購的特色小店。

而三仙台旁比西里岸,因為人口外流,在地人謀職不易,許多青少年面臨就學就業困難,最近也在公益團體介入下,組織單親家庭的小孩成立「寶抱鼓隊」表演團體,透過朱宗慶打擊樂團、原舞者的專業指導,這群原本徬徨無著的少年,因為接觸表演藝術,而有了充滿希望活力的努力目標。龍應台來到時遇到臺東縣長黃健庭,兩人坐下來一同欣賞結合原住民歌舞特色的寶抱鼓表演,龍應台鼓勵孩子們要能兼顧課業與藝術學習,相信他們的表演水準日益精進,很有機會站上國際舞台。

夜幕低垂之際,龍應台密集前往畫家江賢二海濱工作室、都蘭山腳下玻璃工藝家王金生工作坊、以及利用都蘭糖廠閒置倉庫從事漂流木工藝創作的拉黑子、希巨蘇飛展覽空間,都留下深刻印象。江賢二在紐約創作多時,回到臺灣來獨鍾臺東的好山好水,而拉黑子則是把臺北工作時培養的設計品味,運用減法美學,順著漂流木的自然紋路,創造出獨特生命力的工藝創作,已經成為花東地區生活美學的代表品牌之一。

龍應台表示,臺東地區陸續出現的創作工藝,都非常具有爆發力,但也只能維持微型工坊規模,需要配套機制從旁協助,協助產品開拓更健全的展銷通路。她舉棉麻屋的針織設計品為例,就很適合參加每年舉辦的文博會,協助有特色的在地文創受到國際買家重視。漂流木更應該藉由專業經紀或策展,協助工藝家打開通路與知名度。「臺東的特色工藝品,需要有人來講這背後的整個故事!」龍應台希望藉著文化部微型文創的輔助機制,幫助業者突破每個環節的障礙,從創意端到行銷端,形成更完善的產業鏈,把臺東的特色行銷到全世界。

從嘉蘭村的陶珠項鍊,到比西里岸的原住民表演藝術,還有拉黑子、撒古流的漂流木工藝,臺東的藝術工坊、藝術聚落正在形成中,龍應台認為有潛力的藝術村可以策略地進行國際交流,讓臺東的原住民藝術家直接進入澳洲、拉丁美洲的藝術村,與同樣具有爆發力的外國原住民藝術家進行交換,也讓國外的藝術家來臺東長駐三個月或是半年,感染東部豐富的自然人文氣息,激發彼此的創作靈感,將可大幅開展臺東藝術的國際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