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五屆公共藝術獎盛大揭曉 首重環境與藝術的美麗融合

  • 日期:2016-09-22

「第五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於今(22)日下午在臺北市中山堂隆重登場,共頒發「卓越獎」、「藝術創作獎」、「環境融合獎」、「民眾參與獎」、「教育推廣獎」及「評審特別獎」六大奬項、計13案得奬作品其中以藝術家顏名宏所創作的作品「羽光之丘-關於光的12種依靠」榮獲本屆「卓越獎」奬項,透過地景藝術創作,藉由環境改善所形塑新地景,突破了一般藝術性或裝置性之藝術創作,令公共藝術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新面貌。餘各獲獎作品皆各具特色,能表現出民眾在獲得審美愉悅時,進一步在公共領域中重新思考藝術與生活結合的種種可能。典禮現場興辦單位、藝術創作者及策劃單位等共計160餘人出席頒獎典禮,由文化部楊政務次長子葆、「人間國寶」藝師尤瑪˙達陸及本屆評審陳建北老師等人,分別頒發此公共藝術界最高榮譽的奬項。 


文化部楊次長子葆於致詞中表示,臺灣的公共藝術自81年文化藝術獎助條例開始,歷年不斷嘗試突破,在公共性與藝術性的辯證中一直成長。他也分享自身在法國捷運局工作的經驗,公共藝術已逐漸成為人民記憶自己土地的方式,從目前諸多優秀作品中得以看出藝術家們已開始不斷的嘗試將社區人文、文化景點與各地居民的歷史記憶相互結合,成為讓我們與空間對話的藝術形式之一。今後更應去思索公共藝術對於地方文化的意義、公共藝術對於環境空間的意義,未來發展將令民眾能更輕易的接觸藝術,成功塑造文化氛圍。


綜觀本屆公共藝術獎獲獎作品,其創作形式多元、理念更為豐富。本屆獲得「藝術創作獎」的三案作品:賴純純於國立臺灣美術館的〈綠晶典〉、黃心健於捷運世貿中心站的〈相遇時刻〉、以及以色列藝術家David Gerstein在新竹縣體育場的〈英雄本色〉,都是由長期持續於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評價有目共睹的專業藝術家之作。另本屆首次創設之「評審特別獎」,亦是典禮亮點之一,由中台灣創新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方陣」獲獎興辦機關為財團法人工業研究院,別音設計有限公司及藝術家豊田啟介策劃,水里蛇窯負責人林國隆先生參與協同製作。評審表示,乍看〈方陣〉,以為它只是一件用許多日常磚塊堆疊而成的作品反覆查考發現,它卻擁有一個相當複雜的內在結構,看似如此手工,卻又多麼科學,整個作品能在有系統的力學材料研究上,架構出作品的藝術氛圍和造型的質量感,清晰有力令人驚豔。


本屆公共藝術獎除擴大獎勵對象,使每一獲奬案之興辦單位、藝術創作者及策劃單位皆能獲得獎座外為凸顯公共藝術獎承先啟後的意義,文化部特別邀請歷屆曾獲獎者擔任相關奬項之頒獎人,如「民眾參與獎」由該獎第一屆得主並為「人間國寶」藝師之尤瑪˙達陸頒發給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民小學〈紅土地樂園〉民生社區公共藝術計畫〈夏天‧2014〉及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移墾耕讀〉等3個獲獎案,頒獎人更於典禮會場上即興獻唱一首傳統歌謠予以祝福,深刻體會到各獲獎作品透過公共藝術之參與計畫讓藝術真正融入民眾的生活當中。另「教育推廣獎」則由上屆得獎機關高雄市立美術館,甫上任的李玉玲館長代表頒發給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新北市公共藝術推廣教育計畫」、宜蘭縣立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高級中等學校「慈心聖獸」及基隆市立暖暖國小「暖暖花舞 Tango Show」等3案,其中第四屆及第五屆皆獲得「教育推廣獎」的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多年來持續有系統的執行公共藝術教育推廣計畫,善用公共藝術基金,進行「美學扎根、創意未來」的工作,再觀慈心聖獸及暖暖花舞兩項作品,更可看出藝術團隊以活潑、具親和力的方式,將多元美感教育導入創意課程,透過公共藝術進行生活美學教育所扮演的積極角色及市民美感的養成最後「環境融合獎」則由前兩屆得主黃耿茂頒發給法官學院「懸照」及臺南市六甲區六甲國民小學「繫心」,此二件作品除了表現高度藝術化的成果,無論在法官學院或是南臺灣的改建校舍之中,皆能彰顯出環境與藝術對話的重要性及文化融合之內涵。


文化部表示,自民國97年舉辦第一屆公共藝術獎至今,已經歷五屆,8個年頭,觀其遞演的歷程,看見了公共藝術政策的發芽與茁壯。因此能夠以具體的行動來鼓勵所有為公共藝術投入心血的藝術家、興辦機關、策展團隊等,同時也提供一個檢視及回顧的機會是非常有意義的。為永續推廣公共藝術成果及落實藝術扎根,明年度亦將結合「藝術體驗教育」等相關政策,增進大眾對公共藝術的認知與瞭解,以達由下而上地朝文化近用、文化平權之方向前進,打造更多藝術亮點,開啟這個屬於臺灣的藝術城鄉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