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地圖裡的臺灣史 首見18世紀末臺灣古地圖 研究成果出版

  • 日期:2017-12-02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在臺南)與南天書局共同合作出版《十八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解說》,今(2)天上午在南天書局門市舉辦新書發表會,分享新發現的18世紀末臺灣古地圖之研究成果。特邀地圖製作團隊、多位史學學者及地圖研究者出席。




臺史博自籌設以來便極力投入地圖史料的蒐藏與整理出版,目前已累積豐富完整的中外臺灣地圖相關史料。本次新發現的〈十八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為旅法漢學家侯錦郎先生於法國獲藏,在因緣際會下,經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周婉窈教授及南天書局魏德文先生引介,侯氏家屬同意正式寄藏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幅十八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為清帝國標記原、漢分界位置的特殊輿圖,此類界址圖繪製不易,需動用國家龐大的人力與財力,耗時35年才能調查製作完成,目前所知僅有6幅,分別藏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或研究機構(包含臺灣、中國大陸、英國、俄羅斯等)。本幅地圖全長404.5公分,寬49.2公分,不同於各地所藏的版本,畫工精細且字跡工整,並載明了更豐富的地名資訊,為歷史地理學、族群互動關係、移民與拓墾、清帝國行政軍事體系等相關研究議題的珍貴參考史料之一。




為充分了解本幅地圖的內容,由臺大歷史系周婉窈教授組織地圖研究團隊,並由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葉高華教授主持、魏德文先生、黃清琦先生及臺史博石文誠副研究員共同參與,展開2年的研究計畫。本次出版的新書便是立基於上述研究成果,除了研究考察地圖呈現的人文和地理訊息外,更進一步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將圖中地理資訊轉繪成現代地圖的定點、定位,展現本幅地圖在臺灣清代地圖史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本長幅地圖記錄臺灣200餘年前龐大的訊息,是臺灣極為珍貴的文化資產,由宮廷至海外,輾轉遇到臺灣有心人加以保存。今天,緣起於一份眾人對臺灣的愛,又飄洋過海從法國回到故鄉。本幅珍貴的臺灣地圖,除了研究專書的出版,亦將於129日(星期六)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地圖很有事:地圖的臺灣史特展」中首次公開展示,歡迎對地圖有興趣的民眾與研究者一同來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