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美館2018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_一比一試組裝「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展覽首度公開

  • 日期:2018-02-27

  由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臺灣現代建築學會策畫之2018「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主題「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即將於今(107)524日於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展出,今(27)日假新竹市「風livehouse」舉辦展場一比一試組裝發表記者會,首次公開本次參展作品。記者會由國美館蕭宗煌館長主持,參展團隊代表田中央黃聲遠建築師策展人王俊雄教授、展場設計林聖峰、紀錄片導演江國梁、評審委員曾成德教授、吳光庭教授、阮慶岳教授、黃健敏教授、新竹市林智堅市長、廖志堅文化局長、立法委員吳思瑤、台達電子基金會郭珊珊執行長、清水工坊創辦人廖明彬、胡靜怡女士、空間母語文化藝術基金會梁芳齡執行長等均出席,場面盛大。

國美館蕭館長表示,臺灣自2000年開始參加國際建築界盛事-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今年已屆第十次。今年由臺灣第一位獲邀至日本以及歐洲重要美術館、建築博物館巡展的建築師黃聲遠及「田中央工作群」代表,以「活在地方」回應雙年展主題「Freespace」。也特別感謝臺灣各界對本次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贊助,包含台達電子、華碩電子、台北市建築世代會、清水工坊及多位個人贊助。林智堅市長說,建築與城市息息相關,好的建築可以改變一個城市的市容新竹市邀請田中央工作群進行小學以及隆恩圳的設計改造,本次很開心可以在百年新竹公園裡的新修復空間「風livehouse」首度曝光「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相信本屆雙年展臺灣館將能把臺灣的優秀建築展現於國際。贊助單位台達電基金會郭執行長表示自己多年前曾驚訝於黃聲遠對社區營造的貢獻,與台達電近年力推的綠建築理念不謀而合。本次提供的Vivitek超短焦投影機結合科技與藝術,呈現江國樑導演多年來的紀錄片。

曾成德教授對臺灣館本次出征信心滿滿。他說,臺灣館正位於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旁的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簡稱「普宮」),由該廣場行至雙年展綠園、軍火庫等雙年展會場,必定經過普宮,可謂威尼斯核心區。參展團隊由11組建築團隊中脫穎而出代表參展,必能讓臺灣建築享譽國際。黃聲遠及「田中央工作群」(以下簡稱田中央)於宜蘭在地深根20多年,超過50組建築與景觀作品,其營造「活在場所」的獨特方法,切中本屆總策展人愛爾蘭建築師伊凡法瑞爾(Yvonne Farrell)和薛莉麥克娜瑪拉(Shelly McNamara)之命題「Freespace」,強調建築之價值在於創造人與場所之間綿密的對話,與環境中各種自然元素產生總體關係。田中央團隊成員於宜蘭實際生活,切實從事將人與環境綿密連結的場所營造,其作品與宜蘭的人、植物、動物、水、風、光等元素亦關係密切。今次提出「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參展主題,展現將山海水土連接而營造出生活場所的企圖,精確回應本屆概念。

為詮釋田中央創作理念,策展人臺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長王俊雄邀集「嶼山工房」創辦人林聖峰與紀錄片導演江國梁攜手合作,呈現其追求自由、開放、輕盈、流動的本質,王俊雄教授表示,他尤其自豪團隊深入各個角落、為社群百姓服務的態度。展覽規劃與展場現地融合的工作模型及影片展區,並搭配團隊工作與生活縮時影片、展示相關書籍等,打造宜蘭山海水土與田中央工作群空間創作的獨特氛圍,強調場所與人、與環境交融的狀態,使「活在宜蘭」之整體樣貌再現。

2018「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將於524日至1125日於義大利普里奇歐尼宮展出,期待藉此展在威尼斯與國際建築界深度交流,將臺灣當代建築現況推展到全球。展覽詳情將同步更新於國美館官網:www.ntmofa.gov.tw

 

2018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

  • 展覽時間:2018524日至1125
  • 展覽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
  • 展覽承辦人:林曉瑜、何宗游 (04)23723552 #304#308
  • 新聞聯絡人:國立臺灣美術館 王奕尹、郭純宜 電話:(04)2372-3552 #133336

            蔚龍藝術有限公司 吳宣頤 (02)25506775分機2014

 

開放時間:週二~五 09:00~17:00,週六、日 09:0018:00,週一休館

    址:40359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二號

服務電話:(04) 2372-3552

 


附件一

 

2018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 〈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

 

  • 策展主題

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

 

  • 策展概念

回應2018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主題「Freespace」,臺灣館提出:建築可以改變一個地方。參展團隊田中央於宜蘭耕耘20多年,其宜蘭經驗,提醒了一個重要、但常被建築師忽略的向度:如何營造出讓人安居的生活場所?宜蘭位於臺北都會區的東北方,為臺灣典型的都會中半都市、半農村的地區。近幾十年來的都市化過程,使得地方被侵蝕,社區瓦解,人與人之間失去了牢固的鏈結,最終失去歸屬感。在這過程中,營造地方( Making Places)成為宜蘭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也是宜蘭自然條件和人的生活長久互動的結果。

 

地方是人們與他生活的環境之間互動的結果。營造地方不僅是實體的空間建造,更重要的,是創造人與人以及人與環境之間關係的鏈結。田中央將自己視為居民和建築師的聯合體,包辦這些地方營造案子的構想、發起、空間內容的規劃、談判和協調等。不但強化現有活動,且引進新的城市活動,梳理了既有城市架構,改善行人的安全,發掘出城市被遺忘的歷史,亦展現了呼應城市歷史的城市元素。在此展覽中分成三個部份來論述:

  1. 凝聚記憶:與時間作朋友。
  2. 設定基準:大棚架做為地景參考線。
  3. 重回大地:記住身體,忘掉時間。

 

田中央的設計使得所有邊界與介面都無法被辨識,新與舊完全融合在一起,彷彿一切皆是自然形成的結果。這讓人想起斯洛維尼亞建築師Jože Plečnik (1872-1957),改變他的家鄉盧比安納(Ljubljana)的結構與人們閱讀和經驗城市的方式,設計微小而影響強勁。這些設計都是在對於建築的歷史和經驗有微妙的理解後才能做出的修補與城市改造。

 

在當今消費主義的世界裡,建築的自主性受到完全的功能主義或完全的美學主義這兩種相反力量的威脅。前者將建築變成實際合理解決功能問題的專業;後者則將建築作為製作膚淺的視覺感受。然,建築的任務應是強化我們對現實的感受,體現現實的詩意,進而使人感受到我們所立足的空間、時間和文化的持續感。田中央的建築不但將建築往新的面向擴展,也同時衍續臺灣的傳統,更整體強化建築本身的永恆。

 

  • 策展人簡介

王俊雄(1963-

臺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長、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著有「中華民國與建築:百年發展歷程」、「國民政府時期南京首都計畫之研究」、「國民政府時期建築師專業制度之研究」、「把現代建築洗出來─洗石子與臺灣建築現代性」等論文,並與徐明松合著《粗獷與詩意:臺灣戰後第一代建築》,與王增榮合著《浪漫的真實:戰後蘭陽建築》和與張樞合著《臺北原來如此》,與王增榮合編《2014實構築》等。曾任《臺灣建築》雜誌總編輯,並曾參與策劃「OPTOGO米蘭世博外帶臺灣館計畫」。

 

Juhani Pallasma1936-

芬蘭知名建築師、建築思想家/評論家

建築觀點源自於幼年在農場簡樸的生活經歷,以及受「北歐設計之父」的芬蘭建築大師 Alvar Aalto影響,其作品與理論著重統一感官體驗及觸覺的重要性上,並透露出潛在的地域性特質。

多年擔任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及評委會主席,歷任芬蘭赫爾辛基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世界著名高校兼職教授。出版專著和作品集超過40部,並以超過30種語言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出版。

 

  • 參展團隊簡介

黃聲遠(1963-

臺灣東海大學建築學士,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碩士,早年曾於Eric Owen Moss Architects擔任Project Associate,回臺灣前於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任教。

堅信建築的根基是紮在真實的生活上,但生活最真實的狀態,卻非物理驗體般固定不動,而是無時無刻變化。因此,這精確的認知本身,卻潛在地指向不精確的或變動的狀態,這就是黃聲遠與後來成形的田中央創作的特質。

 

田中央工作群

同時是居民和專業者,選擇在臺灣宜蘭,是因為那裡有一股難言的悸動,支撐他們擺脫所有束縛,放心的從自己的生活起航、探索、作。他們的空間想像如藤蔓莖脈葡爬於宜蘭小鎮與鄉野,沒有必然的主要空間,也不必急著用答案來限定未來的發展;只要提供足夠的養分,更多的想像力就可以蔓延、連結、開放,長出不同的枝節,拓展出更多的空間契機。


附件二

 

2018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小額募款眾志成城

 

本屆義大利「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灣館獲選策展單位「灣現代建築學會」,邀請了「田中央工作群」,將共同以「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之主題,向國際人士呈現台灣當代建築獨立且自由的新風貌。

 

基於「田中央」的建築志業,向來是以結合眾人力量、長時間Making Places的創作模式,本次灣館自籌經費這一部分,「灣現代建築學會」以小額募款的方式,誠摯邀請與建築、文化相關的各界人士共襄盛舉。因此,每一筆捐款金額皆於5萬元至20萬元之間,目的在讓更多人能為認同的灣建築文化盡一份心力。此舉也等於有更多機會向各行各業展現灣建築的理念。

 

支持本屆威尼斯建築展灣館的個人與單位,共達48個。贊助產業別更是囊括百工,除了與建築相關的模板、塗料、衛廚設備、電梯、照明、門扇、營造和開發等業者外,贊助者也包含有保養品代理商、貿易業者、食品公司、電子科技及建築文化愛好者等。這一跨足各領域同心協力的美事,顯露了社會上有一大群有心人非常認同深具創意的文化活動,樂於肯定「灣現代建築學會」與「田中央」的努力。

 

北市建築世代會」是最熱烈支持本屆灣館的民間團體之一。該會由一群與建築相關產業的新生代經營者創辦,平日即非常積極舉行各類建築創意與公益活動,例如表揚傑出青年建築師的「新銳建築獎」即是由該會主辦,他們也是2015米蘭世博會灣館的主要贊助者之一。這回「田中央」代表灣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該會會長將帶領數位會員,於五月下旬至威尼斯現場參加灣館開幕式與研討會,與國際建築界深度交流經驗。贊助的民間團體還有由「比菲多食品公司」創辦的「空間母語文化藝術基金會」,同樣也是長期熱心贊助台灣建築活動的非營利組織。

 

廖明彬先生創辦的「清水工坊」則代表了營造業對於灣館的支持。廖先生長期與建築界學者、友人合辦各種活動,例如二年一次的「實構築」展,對灣建築發展的貢獻有目共睹。「清水工坊」亦曾是201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灣館的共同創作者之一,今年廖明彬以過來人的身分,無私地為「灣現代建築學會」提供當年的布展經驗,助益極大。此外,台灣營造龍頭──互助營造,也未在此盛會中缺席,捐款贊助本屆灣館。

 

灣科技產業亦大力支援本屆灣館。如華碩」以無與倫比的細膩影像呈現其創作與紀錄,特別提供10ASUS ZenPad平板及2MX系列無邊框顯示器,讓展中大量關於台灣、宜蘭與田中央的影像紀錄能細膩精緻的播映,演繹開放、寬闊與人文精神交融的獨特地景。這是一場以極致科技工藝輔助創作者展現作品的跨界合作,雙方攜手讓本國軟實力更為世界得見。

 

「台達」則以旗下投影品牌「Vivitek」,提供11台超短焦投影機,將視訊科技和文化藝術相互結合,為本屆威尼斯灣館的指定投影。本次呈現重點之一為長期記錄田中央的導演江國梁,專為本次展覽重新剪接、拍攝的多部影片,展出模式需要高階的投影機支援複雜的多媒體播放系統,「台達」高端視訊顯像技術,讓灣館高畫質投影有更豐富、更多元的應用。

 

其他,尚有非常多位欣賞「田中央」與「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的朋友以個人名義贊助,至為感謝胡靜怡女士,她熱心推廣灣建築已有多年,這次不止以個人名義參與贊助,也發動相關公司一同來幫忙。亦感謝王淑玲女士與許多熱情贊助的朋友,以實際行動鼓勵灣建築界在威尼斯發聲、與國際人士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