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竹筏『IRA』2號連續航行12小時後 預雷雨提早返航 預定6日凌晨0時再度出航

  • 日期:2018-06-05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2018年持續合作推動『3萬年前的航海-跨越黑潮』實驗計畫,竹筏『IRA2號』於4日上午9時30分許,從烏石鼻海灘出海,持續往東及往北航行12小時後,因天黑且遇雷雨,以安全考量提前由伴走船拖行返航,5日上午5時許返回成功漁港,並由3名划手將竹筏划入碼頭停泊,預計6日凌晨0時再度出海,本次預計往東航行12小時,今晚估計天氣晴朗,將可觀測星象並再度測試夜航。

『3萬年前的航海-跨越黑潮』實驗計畫主持人海部陽介教授表示:首先很感謝台東與花蓮的海巡船,從出發到返航全程的隨行戒護與協助。因為2019的目標是與那國島,所以我們預設至少需要2天1夜才能到達,也因此需要進行24小時不間斷划行、夜間航行及觀測星象辨位的訓練。

昨日出航進行了12小時不間斷約20海浬的航行,都是朝著原先規劃的航線前進。昨天白天氣候穩定,所以我們可以藉著太陽自然辨位的方式穩定的前進。到了傍晚開始因為慢慢變暗,竹筏在沒有GPS等智慧型設備下航行,在無法看見海況的情形下,藉著紐西蘭毛利籍划手Toiora Hawira的星象經驗,讓竹筏還是可以持續的可以往東方前進,到了晚上9點左右因為海象不穩風浪變大,而且打雷閃電,黑暗中無法目視風浪的高度,划手也覺得水位有些高,考量划手們的安全,做出了撤退返航的決定。但這次的航行讓我們收集了許多的經驗與數據,也可以知道IRA2號是很穩定的船隻,但因為對臺灣的海洋還不夠瞭解,所以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航行測試。因為這幾天天候不是很穩定,所以我們決定6日凌晨0時,竹筏再度從烏石鼻海灘出發,進行12小時的夜航訓練,目前預計往東划行10小時,觀察星象、測試黑潮流速後返航。

台籍划手宋元開先生表示:改良後的IRA2號確實比去年的竹筏更輕也更靈巧,但因為竹子間還是有空隙,所以水的摩擦力阻力還是不小,因此可能還要再跟划手們討論是否還有改善空間。跨越黑潮很重要的是速度,所以如果不能讓速度變快,要跨越黑潮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阿美族工藝師LAWAI(賴進龍)負責打造兩艘IRA,4日也隨行跟著出海觀察竹筏的狀況,他表示看竹筏後的浪花知道他們划行得很順,整個過程看起來還不錯,阿美族人的竹筏工法應該還是很優秀的。

史前館表示:2018年的計畫主要是收集東海岸洋流、星象與辨位的經驗與數據資料,雖然第一次試航未能如預期的完成24小時訓練,但相信5位資歷豐富的划手,一定能透過今年的測試獲得更多的寶貴經驗,為2019年終極目標跨國航行奠定基礎,完成由臺灣臺東長濱航向日本與那國島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