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標誌不義—不義遺址視覺標誌與紀念物示範設計展」邀請您一同對白色恐怖遺址進行的發想與探索

  • 日期:2018-11-29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主辦的「標誌不義—不義遺址視覺標誌與紀念物示範設計展」於今(107)年11月28日正式開幕,出席貴賓包括臺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蔡寬裕榮譽會長、50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藍芸若會長及陳峋蘋秘書長、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蔡焜霖前輩、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涂貴美女士、國家人權博物館陳俊宏館長及本次設計展的策展人賴依欣及參展藝術家等人共同出席開幕記者會及頒獎典禮。本次獲獎的藝術家分別為:柏林獎 「太認真」(郭柏俞、佘文瑛),作品《Going up》、光州獎田倧源,作品《來自地底的一則訊息》、金邊獎林怡君,作品《基本需求紀念日》。


在記者會現場,國家人權博物館陳俊宏館長致詞表示,人權館自籌備時期至今,持續進行不義遺址的調查及研究工作,本次很高興能與賴依欣策展人及21位藝術家合作,透過「共學」的方式,組成知識社群,針對白色恐怖相關議題進行密集的交流及學習,並經由藝術創作的發想,從地景、空間、身體、文字、聲音和紀念性等不同角度切入,展現每位藝術家對於白色恐怖和不義遺址的體悟和想像,擴大了不義遺址視覺標誌和紀念物的內涵和可能性。


政治受難者蔡寬裕前輩表示,由於台灣對於白色恐怖相關地點的保存已遲了30年,遺址原貌的保存留下的不多,這次人權館邀請許多青年藝術家,透過了解過去的歷史及地點踏查,轉換為藝術家的創作,賦予這些遺址新生命,更重要是可以延續過去重要的歷史記憶,讓這些被挖掘和重新指認的地點,不僅可作為人權教育推廣工作,也成為國外觀光客來臺灣時,瞭解過去歷史的重要場域。


政治受難者涂貴美女士亦對本次展覽及參展的年輕藝術家予以肯定,她認同藝術家的用心及努力,並表示對於許多作品印象深刻,包含運用不義遺址獅子林大樓(原東本願寺)樓頂進行新舊共構,以及運用禁書等元素等創作,用不同的藝術手法,與不義遺址對話,是非常新穎的嘗試,也讓年輕的藝術家去理解過去的歷史,共同標誌不義遺址。


本次策展人賴依欣在分享時談及,這次很難得與21位藝術家們組成共學團隊,和政治受難者前輩們一起學習並到遺址現場踏查,為期4個月的創作過程開啟了一系列的討論,激發了各種不同的想像和作品觀感的體驗,這些作品也打開了更多標誌不義遺址的可能性。


藝術家張博傑亦提到感謝這次有機會能參與及認識過去沒有機會接觸的臺灣歷史,並表示:“如果我們能夠用更多方式去理解自由,那我們就可以擁有更多的自由。”另,藝術家及本次展覽主視覺的設計者黃郁慈亦特別以「仁愛樓看守所放封區石頭」做為主視覺元素及得獎獎座,藉此連結不義遺址地點。


本次展覽於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仁愛樓2樓展出,展期自107年11月28日至2019年3月31日止,計19組,共展出21位藝術家所創作之視覺標誌與紀念物設計提案,期待藉由與觀眾的交流與互動,開啟更多對不義遺址議題的社會對話與發想,歡迎大家蒞臨參觀,並選出您心中的最佳「標誌不義」作品,只要參與票選活動,便可至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遊客服務中心」兌換「白色恐怖史蹟點踏查手冊」乙份,數量有限,歡迎踴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