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111年-115年)

方案推動背景

一、依文化部109年辦理「面臨傳承危機國家語言調查」數據顯示,目前除臺灣華語外的國家語言皆面臨不同程度的傳承危機,語言復振工作刻不容緩,需要透過民眾自我語言意識的提升,加上政府各項施政輔助及經費支持。

二、文化部於110年7月至10月,邀請教育部、原民會、客委會共同召開首次國家語言發展會議,會上總結提出10項政策推動建議:1.每種國家語言都應有主管機關、2.各機關資源、人力不足應積極補強及改善、3.「雙語國家」、「國家語言」政策資源必須均衡、4.營造公部門友善環境、5.家庭與社區需要積極推廣、6.加強媒體傳播、7.盡快培育各本土語言及臺灣手語師資、8.提出誘因,強化沉浸式教學、9.發展語料庫、AI數位工程、10.強化臺灣手語資源。爰行政院於110年11月起,邀集各相關部會多次研商,請文化部、教育部、原民會、客委會等部會提出語言業務及經費需求,研提「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以爭取更多經費及人力,整合資源及系統性的長期推動,期能有效改善各國家語言急速流失危機。

三、行政院於111年7月15日核定四部會共同提出之「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111-115年)」,5年投入321億經費支持各面臨傳承危機國家語言之復振與發展。

方案重點內容

一、本方案目的係推動各面臨傳承危機國家語言之發展,為使機關於推動時免生語言名稱不一之困擾,爰使用「國家語言發展報告」中建議機關參酌書面建議用語規範,並優先使用:「臺灣原住民族語、臺灣客語、臺灣台語、馬祖語、臺灣手語」。

二、本方案分工明確,原民會主責臺灣原住民族語業務、客委會主責臺灣客語業務,文化部主責臺灣台語、馬祖語及臺灣手語之語言復振業務,教育部則推動整體國家語言之教育相關業務。

三、推動目標

 (一)一代人救轉國家語言:

從年輕一代開始提升語言能力、承繼耆老智慧,廣開後代傳承。

 (二)落實語言生活化:

全面性營造友善環境,強化推廣活動的深度與廣度,提升年輕人使用機會。

 (三)推動語言現代化:

完善各語言基礎建設,發展媒體及語言內容。

四、從「靜態」、「動態」兩大方向規劃七大執行策略:

從家庭、學校、社會等不同領域推動,說明如下:

 (一)加強語料保存:

訪談耆老及專業領域人士、完備臺灣原住民族語、臺灣客語、臺灣台語、馬祖語、臺灣手語等國家語言語料庫及資料庫整合平台、推動語料出版及數位化及相關科技應用、重現古地名。

 (二)書寫系統:

推動流行音樂歌詞及影視新聞內容文字對照、建置本土語言輸入法及各語言讀音查詢等。

 (三)優化語言認證:

研議及推動統一委託機制,以有效傳承經驗數據,並將優化各語認證題庫及線上施測方式。

 (四)擴大推廣活動:

擾動社會,讓各種國家語言能落實於生活頻繁使用,爰各部會每年將辦理全國性競賽及相關推廣活動。

 (五)營造友善環境(含傳播媒體):

製播旗艦型電影及節目,補助法人或與民間合作發展影視音、動漫、遊戲及具前瞻性文化科技內容,擴大補助縣市政府各公領域及民間團體共同營造語言友善環境,推動地方通行語及推廣國際交流等。

 (六)強化教學資源:

培訓臺灣客語教師、擴增臺灣原住民族語師資、補助臺灣台語教學、推動沉浸式幼兒園、完備各語直播共學平台等。

 (七)輔助資源:

建置語言數位資源網、鼓勵產學界開發各語通譯軟體平台等,以發展語言多元數位科技開發與應用,供社會大眾線上自主學習。

預期效益
有效提升年輕人學習興趣及使用能力,培植國家語言專業人才及教學師資,營造人人都想說,處處可以學的永續傳承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