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化部舉辦《尋找湯德章》紀錄片特映會 以行動支持臺灣電影 以歷史追尋認識臺灣的土地

  • 日期:2024-03-20

為讓更多民眾認識一生致力於追求公平正義與伸張人權的湯德章,知曉其因為二二八事件而殞落的生命背後的故事,並且以行動支持臺灣電影,文化部今(20)日於臺北市西門町真善美劇院舉辦紀錄片《尋找湯德章》特映會,包括電影導演黃銘正與連楨惠、文化部史哲部長,以及政治受難者和家屬皆出席響應。

 

紀錄片《尋找湯德章》由《灣生回家》導演黃銘正攜手連楨惠導演,以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湯德章為故事人物,歷時五年製作,透過臺南莉莉水果店老闆李文雄、記者楊淑芬、湯德章養子湯聰模等追尋湯德章身影事蹟的人們的視角,並由鄭有傑導演飾演湯德章一角,將現實生活與歷史人物交織融合,讓湯德章的生命故事躍然眼前。

 

黃銘正導演表示,《尋找湯德章》不只是一部有關二二八的故事,更是一段湯德章尋找認同的旅程。藉由探索湯德章的故事,關注其自我認同的變化,我們將會發現更多屬於自己的歷史;借鑑歷史,對於臺灣當代社會所面臨的類似處境,以及臺灣未來的路該如何走,我們也將愈加明晰。

 

連禎惠導演稱自己其實是歷史門外漢,只是藉由五年來尋找湯德章的歷程,重新認識臺灣,也更堅定自己的選擇。她希望觀眾一起經歷湯德章的生命旅程,一同享受感動。她表示,曾有觀眾驚訝地對她說,「我是臺南人,我怎麼會不知道有這件事(指湯德章的遭遇)!」;也有觀眾分享道,原來紀錄片可以如此有笑有淚、充滿感動,彷彿有一股溫暖明亮的力量盈滿身體,讓人想尋找更多過去的歷史。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尋找湯德章也是尋找臺灣人自己的身世」,發生於1947年的228事件,以及1949至1992年間的白色恐怖,是臺灣威權統治時期最慘痛的歷史創傷。導演黃銘正與連楨惠,以5年的時間仔細查考尋訪拍攝,還原湯德章豐富的生命故事,讓觀眾得以跨越時代藩籬,領受人權律師湯德章堅定的意志與生命熱情。期待透過導演的視角,一同藉由湯德章的故事,發掘這塊土地所承載的記憶痕跡。

 

映後現場觀眾分享道,電影的英文片名(In Search of a Mixed Identity)非常精準地點出重點,她認為現代社會有許多人,包括湯德章的養子湯聰模,都在找尋自己的身分認同。黃銘正導演則借用影片中記者楊淑芬所述,強調這不只是湯德章的故事,也是臺灣人尋找自我認同的故事。他只是作為歷史的引薦者,鼓勵觀眾勇敢踏入歷史追尋的旅途。

 

紀錄片主角湯德章的母親是臺灣人,父親是日本警察,在他8歲時,於噍吧哖臺日衝突事件中被殺害。背負傷痛記憶成長的湯德章,踏隨父親的腳步進入警界,卻在理想與現實牴觸之際毅然捨棄警職,遠赴日本取得律師資格,而後歸返臺南執業,踐履人道關懷,為社會弱勢聲張正義。他曾經是林德章、新居德章、坂井德章,多變的姓氏反映個人的身分認同,也是時代變遷下的現實。他夾身於兩個統治政權之間,無法主宰自身的命運,從未被統治階層接納為自己人。二二八事件爆發後,湯德章挺身接任「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臺南市分會」治安組長,協助穩定局面,卻遭到軍隊拘捕施以酷刑,於3月13日遊街示眾並押赴民生綠園(即今湯德章紀念公園)槍決。他的遭遇讓無數知情者噤聲,終生膽顫。

 

湯德章紀念公園甫於3月13日「臺南市正義與勇氣紀念日」十週年當日,由國家人權博物館與臺南市政府合作,舉辦臺南首處二二八不義遺址揭牌儀式。不義遺址標示牌以容易辨識的視覺符號與扼要的內容介紹,希望喚起社會重視人權議題,關注白色恐怖歷史與轉型正義,不輕易遺忘過去。在追憶誌念歷史場域的同時,文化部也誠摯推薦民眾踴躍進場觀賞紀錄片《尋找湯德章》,透過影像認識湯德章的生命故事,看見他追求公平正義與人權的初心,讓臺灣的歷史成為照亮未來的關鍵。

 

【書籍資料】

書名:尋找湯德章:時代與他的七道難題

作者:黃銘正

出版社:晨星出版社

 

《尋找湯德章》預告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4a1JyuNZk&t=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