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礁」點•東沙環礁特展 28日起臺博館展出

  • 日期:2012-12-28


        由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主辦、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合辦、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台灣珊瑚礁學會協辦之臺灣「礁」點•東沙環礁特展(The Dongsha Atoll),自本(101)1228日起至10291日於臺博館展出,規劃有「龍王指環」、「海洋寶藏」、「守護海龍宮」與互動學習區四大主軸,介紹東沙環礁的地理位置、海洋環境、美麗的海洋生物資源、及目前所受的威脅、破壞與污染,並建議可行的永續保育方針,讓民眾可一窺其瑰麗樣貌,希望能喚起民眾重視環礁與海洋生態的意識。


        展場中特闢有親子互動專區,陳列《藍海綠洲─東沙海洋篇》、 《寶貝東沙─潮間帶軟體動物篇》、《波光綠茵─東沙海草床》、《環遊東沙-石塘歷險繪本》等電子書,並有「探索東沙」、「東沙探秘」、「東沙的海草」、「珊瑚的城堡」等影片播映。


        合辦單位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楊模麟表示,
目前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由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管轄,為我國第一座以海洋資源保育、復育及長期生態監測研究為主要目標的海洋型國家公園,自成立以來即持續推動東沙環礁園區內生態監測調查、復育試驗及海洋資源保育宣導與環境教育等工作,明(102)年更將與國科會合作於東沙島設立國際海洋研究站,希望未來能促進世界保育組織及國際研究學者共同參與海洋生態研究及教學活動,將東沙的永續經營國際化。


        行政院海巡署副署長鄭樟雄認為政府各部門集結合力保護東沙這塊美麗乾淨的國土,實能展現臺灣的軟實力,尤其從海管處進駐後「從老太婆變成年輕漂亮又有朝氣的少女」
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組長劉培東也表示,東沙是第一個以海洋保護為出發點成立的國家公園,涵蓋面積廣達35萬餘公頃,希望重新能與國際接軌,尤其保育與經濟發展有衝突性,因此更需要行銷,他希望能藉由此展將東沙之美與保育成果介紹給國人。


        臺博館表示,東沙環礁距離高雄240海里(約450公里),珊瑚環礁生態孕育了豐富的海洋生物相貌,堪稱海底的熱帶雨林,生物資源多樣性極高,對地球與人類生存具有極大的重要性,至201210月止,計有珊瑚303種、魚類679種,軟體、棘皮與甲殼等動物共283種、以及7種海草與148種大型藻類,東沙陸域則有211種植物和257種鳥類,是值得我們引以為傲、且亟待保育的寶庫。


        至於奇特的環礁如何形成?根據研究資料推測,東沙環礁發育的初期,珊瑚礁可能是附著於淺海區的碳酸岩基盤上,隨後在第三紀及第四紀冰河期海平面下降時,碳酸岩基盤提供淺海珊瑚礁良好的發育環境,後來隨著南海海床張裂下沉、海平面上升,東沙珊瑚礁持續生長發育形成構造完整的環礁。東沙環礁直徑約25公里,礁台長約46公里,寬約2公里,面積500平方公里,是完整的珊瑚礁生態與海洋多樣生物熱點區。環礁的礁台低潮時可隱約露出水面,環礁潟湖最深約22公尺;整個環礁潟湖的平均水深約1015公尺,而東沙島周圍平均水深25公尺,南北水道平均水深58公尺,潟湖有全國最大的海草床,目前紀錄包括有單脈二藥草、圓葉水絲草、鋸齒葉水絲草、水韭菜、鐮葉叢草、泰來草和卵葉鹽草等7種的海草。


        中央廣播電台董事長張榮恭、台灣珊瑚礁學會理事長鄭明修、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前組長蕭清芬、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游登良、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林永發、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盧淑妃等人均出席開幕典禮祝賀展覽順利成功。


        臺博館位於臺北市襄陽路2號、228和平公園內,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930分至下午5時(農曆除夕暨大年初一休館),全票20元、半票10元,一次購票可同時參觀兩館。除臺灣「礁」點•東沙環礁特展外,另展出「黃虎旗再現─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修護成果展」(至102421日)、「死亡只是另一個開始:臺灣木乃伊柯象傳奇特展」(至102421日)、「微妙微俏-大自然的奇珍幻影」特展(至102512日止)、獨具慧「眼」─臺灣文石特展(至102224日)、「愛地球特攻隊─兒童探索展」(至10247日止)等;土銀展示館(臺北市襄陽路25號、臺博館斜對面)則常設展出「古生物大展~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土地銀行古蹟修復室」、暨「土地銀行行史室」。民眾如欲查詢展覽暨各項活動詳情,可上國立臺灣博物館官網http://www.ntm.gov.tw/,或電洽(02)2382-2566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