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珍惜臺灣土地綻放的建築美學 龍應台視察經典建築圖稿 推崇王大閎家族在民國史意義

  • 日期:2013-07-17

  文化部長龍應台十七日下午邀請高齡96歲的前輩建築師王大閎先生,一同前往國立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檢視館藏的王大閎建築設計圖稿原件,包括重要經典作品國立國父紀念館、虹廬、登月紀念碑、外交部辦公大樓等超過四十年的珍貴手稿,對王大閎建築師表達由衷敬意。龍應台表示,王大閎設計的建築空間孕育了國人氣質,「我們應該珍惜自己泥土上所綻放出來的建築美學」。龍應台也指出,王大閎家族祖孫三代都是時代人物,祖父王煜初是思想啟蒙者、父親王寵惠是中華民國法制奠基者、王大閎則是建築美學開拓者,「一家三代與中華民國史、台灣發展史息息相關!」

  王大閎建築師是臺灣近代建築界的代表人物,也是第一代接受西方教育的華人建築師,擁有「永恆的建築詩人」美譽,作品糅合東方文化內涵與西方現代建築特色,透過建築傳遞人文精神,體用合一,獲得高度評價。

  龍部長十多年前,於臺北市推動古蹟文資與建築風貌保存時,就曾經注意到王大閎先生的傑出作品,而在香港蒐集民國史料時,更發現大量王寵惠、王煜初的豐富事蹟。龍應台表示,王大閎先生的父親王寵惠擔任過外交部長、司法總長、也是聯合國憲章的共同創作人之一。而祖父王煜初牧師更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在香港尋求革命與宗教思想出路時的重要啟蒙者,「王大閎家族每一代都是時代指標人物」。龍部長幾個月前聽取臺灣博物館業務簡報時,發現館內蒐藏九萬多筆的臺灣經典建築圖稿原件裡頭,就有豐富的王大閎先生重要作品,就希望鄭重邀請王建築師一同檢視這批珍貴圖稿,因而促成這場深具歷史文化意義的見面會。

  龍應台部長抵達土銀展示館圖稿展示現場時,特別趨前向王大閎先生致意,也謝謝家人王守正建築師、建築學者郭肇立、王俊雄、徐明松等的出席。儘管年事已高,王大閎先生當聽到龍部長在他耳邊提及國父紀念館、虹盧等代表作品時,臉上頓時立刻有了回應,嘴裡也跟著覆誦著「虹盧」,充分感受到龍部長對其建築文化貢獻的敬重。

  隨後龍部長與王大閎先生一同細看國父紀念館、虹盧、登月紀念碑、外交部大樓等作品設計圖稿。四十多年前的藍曬圖上,看到打方格線框裡,王大閎徒手勾劃出國父紀念館起翹的天際線,每道線條背後都有著科學精算的力學推敲,也承載著現代建築為臺灣開拓人文美學的新寓意。龍部長表示,國父紀念館是臺灣人成長的共同記憶,小時候在公園裡追風箏,長大後在紀念館看展覽、欣賞表演,恢弘的建築風格深深烙印在臺灣人印象中,「國民氣質受到建築空間所陶養!」,龍部長很高興有這樣機會能當面向王大閎先生致敬。

  龍部長表示,當我們看待建築發展史,眼中不能只有包浩斯、葛羅培斯、或是某某主義,「更應該注意自己泥土上的花朵」。文化部很早就注意到王大閎先生作品的重要性,透過史料蒐集、展覽、建築圖稿徵集,保留臺灣經典建築的第一手文件,深具意義。王大閎先生的重要作品,有的已經具備文資身分,有的則由建築界、地方政府推動保存中,文化部會提供相關協助,維繫住台灣土地上值得留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