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母親的情意:女紅文化藝術展 用針線表述女性的生活美學

  • 日期:2013-11-02


        傳統女紅是常民生活藝術,也是女性藝術。前監察院長陳履安夫人陳曹倩女士,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協助下,訂11月2日至24日在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以待嫁女兒心、生活起居、婚慶、喜獲麟兒為主軸,展出如紡織、漿染、縫紉、刺繡、鞋帽、編結、剪花、玩具等女紅藝術作品,除了傳承母親的藝術外,亦表達現代女性的生活美學。展期間每週六有女紅體驗活動,歡迎踴躍參與。

        今(2)日開幕活動以「秋敘、幸福」為主題,表達現代女性在時代變遷中,運用各種方式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文化部文資局副局長粘振裕表示,現今社會已經很少有機會穿到母親親手縫製的鞋子等生活用品,母親製作的東西是最溫暖的藝術品,甚至能進一步發展成如泰雅族織布等傳統藝術,這次女紅藝術展在文創園區展出,對文資局而言意義非凡。臺中市文化局局長葉樹姍代表市長胡志強共襄盛舉,她表示十分敬佩陳曹倩女士對女紅文化的堅持,母親代代傳承的藝術,讓我們更懂得感恩。

 

        文化部文資局局長施國隆表示,女紅是母親用一根針、一卷線、一把剪,簡單的工具來裁、剪、縫、拼、納、貼、繡、編,以巧手愛心守護家人,展現在為心愛親人所製作的家常生活,以及節慶、生命儀式的用品之中,是民間文化的精華底蘊。「母親的情意」大多是未經專業訓練的婦女們的作品,但作者對於色彩、造型、圖案、花紋,有著自然流露的美感與敏銳度。文資局負有傳統民俗藝術保存與傳承的使命,更不能忽視這些支撐文化資產底蘊的女紅文化。

 

        策展人陳曹倩表示,她赴美就學前夕,姑媽曹漢英交給她一襲百納被,作為遠行的祝福,是用家人做衣服所剩的布料縫綴而成,當時在異鄉的她睹物思人,備感溫暖,她至今仍可指出這是父親、那是母親、或是哪位家人的服飾,多年來,無論到哪裡,她都會帶著,就像家人在她身邊支持著她。在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更激勵陳曹倩在中、港、臺三地推廣母親的藝術,也是女紅文化藝術展的因緣初心。她說:「如果姑媽能看到她今天帶著大家一起做女紅,一定會開心的笑吧!」

 

        陳曹倩除了做女紅之外,也誠心學佛,她說:「做針線也可以像坐禪修定一樣,縫綴祥和的祝福。」這些年來為夫婿製作靠墊等生活用品,希望他無後顧之憂;為五個孩子作阿福袋,希望為他們帶來幸福;為孫兒們縫製童被,希望他們安穩成長。透過女紅藝術,母親藝術的心路歷程逐一跳脫浮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