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週末臺史博知性旅 新書發表暨紀錄片特映

  • 日期:2014-04-15


     一條見證臺灣不同族群走過五百年的路--浸水營古道、一頂頂屏東縣東港鎮轎班成員所戴的帽子--魯笠;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將於4月19日(六)下午2:00,在學習中心舉辦「《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新書發表會」帶您認識這些不能錯過的臺灣故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邀作者楊南郡、徐如林夫妻,和大家分享具有500年歷史的浸水營古道故事,會後還有簽書活動。4月20日在圓形劇場,也將播放榮獲文化部第35屆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魯笠》,以及舉辦導演座談會,電影結束後有特製小禮物相贈!

     臺史博表示,在臺灣所有橫越中央山脈古道中,浸水營古道是使用頻率最高且使用歷史最長的一條,包括卑南族、排灣族、荷蘭人、平埔原住民、漢人、日本人,利用它探金、納貢、交易山產、訪親、學術調查、移民、傳教、爭戰、討伐、健行......等;這次很榮幸能邀請到攜手登山40餘年、調查古道30餘年的資深專家楊南郡及徐如林伉儷,來到臺史博全新改裝完工的學習中心,介紹他們的最新力作--《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

     配合現正展出的「水火交•天人會:臺灣王爺信仰特展」,週日臺史博除播放東港迎王紀錄片《魯笠》,也邀請導演陳武男以及王爺展策展人一起對談。臺史博表示,「魯笠」是一種狀似斗笠,專指屏東縣東港鎮轎班成員所戴的帽子;透過每三年舉辦一次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東港人展現出令人動容的凝聚力以及獨特的信仰價值觀,也因為祭典,出外的遊子找到了與家鄉的連結。《魯笠》從作者的生命經驗出發,藉由四個生命故事,由不同的角度切入,藉此拼湊出整個祭典的當代面貌。

     「《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新書發表會」及《魯笠》特映特映活動等本週末相關活動詳細內容及參加方式,請至臺史博網站查詢http://www.nmth.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