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化部人權館籌備處「追思與緬懷」 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追思紀念會隆重舉行

  • 日期:2015-03-22

        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2日於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與「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臺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共同辦理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追思紀念會。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陳明忠前輩、蔡裕榮會長,關懷協會前會長蔡寬裕及現任理事長劉辰旦,平反促進會總幹事張瑛珏女士、蘇玉鑑前輩,與高齡91歲的郭振純前輩,同政治受難者家屬藍芸若女士、黃大一先生等約100多位出席。


        文化部部長洪孟啟抵達追思紀念會場後,特地走進觀眾席,一一向出席的受難者前輩與家屬握手致意。在致辭中洪部長提到他不為人知的一段白色恐怖經歷。在大學時,有一位滿懷抱負、理想,卻對時局不滿的好朋友,一番熱血組成「自覺運動」,期待以年輕的力量,改變社會。卻因此鋃鐺入獄,送往綠島服監,年輕美好的青春歲月,只換來在綠島的無限唏噓。20年後,白髮蒼蒼的50歲老人,已失去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只悵然的說:「我想回家﹗」部長也特別感謝2位警察,提醒年輕的他小心言行舉止,使他與白色恐怖擦身而過。部長接著致辭,「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結束業務後,行政院指派由文化部接手關懷、撫慰政治受難者的工作。文化部不僅透過紀念性的儀式,紀念追思已逝者,也透過實際的行動,搶救歷史記憶,進行口述歷史與紀錄片的拍攝。他說,這段歷史是「集體責任」,文化部有義務發揮政府的教育資源,培訓教師講述歷史。讓年輕人在課堂上不僅瞭解臺灣傷痕歷史,更學到人權的價值,對生命的尊重與人格的平等。最後,部長說到在戒嚴時期,年輕人的心中都有一條紅線,明白行與不行的尺度。現在,期待對權力節制的政府,抹去年輕人心中的紅線,讓社會走向更公平的道路。


        政治受難者家屬藍芸若女士代表家屬致辭,他的父親藍明谷在基隆中學任教時,因對時局不滿,遭羅織「叛亂犯」罪名通緝。父親帶著2歲的哥哥與懷孕的母親逃到岡山躲避,情治單位遂對其他的家人施壓,使父親被迫投案。在未經公開審判之下被槍決,遺體送往國防醫學院,三叔聞訊前往收屍,才使父親免於葬在六張犁亂葬崗中。母親也因此被牽連,在綠島接受感訓一年。她和哥哥在極度屈辱與籠罩的陰影下成長,母親也極其辛勞撫養孩子們,在她的生命中,記得母親常與父親的照片說話,每看到如此情景,藍女士有說不出的心酸。她最後以深深的一鞠躬,謝謝年長的受難者前輩們出席紀念儀式,追思已逝的前輩。而大家共同的願望,就是冤屈得以撫平,公義得以伸張。 


        一小時的追思紀念儀式,以「追思與緬懷」為主,由十方學舍釋如乘法師,以宗教儀式包含誦念佛經、法師開示,並用白色的菊花獻供,向為人權奮鬥與犧牲的前輩致敬,並表達無限的追思。也期望建立和平的社會,讓後代子孫永遠不再為痛失人權而垂淚。


        追思儀式結束後,文化部邀請政治受難者前輩們餐聚,在柔美的音樂聲中,老難友、老同學閒話家常。並參觀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輔完成復原的仁愛樓外役區歷史場景展示,彼此鼓勵一起歷經苦難歲月。文化部往後將定期舉辦追思紀念儀式,不僅向前輩們致敬,也喚起社會大眾對於白色恐怖歷史的重視,不讓錯誤歷史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