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記憶穿越時光隧道 故事重現空間變貌 「國民記憶庫.故事沙龍」邀您分享人與土地的情感

  • 日期:2015-04-12

      文化部於齊東詩舍舉辦的「國民記憶庫.故事沙龍」活動,4月以「人.土地.情感」為題,邀請作家劉克襄擔任主持人,會中與作家張曉風及來自臺灣各地的民眾互動熱絡,一同回味消失的瑠公圳(今臺北市新生南路)、換裝前的臺北市立兒童樂園、臺中人永遠的地標-湖心亭、軍民同樂的左營海軍中山堂,以及海角淨土的屏東阿塱壹古道,全場依循故事的足跡,乘著記憶的翅膀,穿越時光隧道,完成一場跨時空的人文環島之旅。


      空間常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轉變,但曾烙印下的畫面,總是靜謐地停格在心海一隅,依舊鮮明。重視濕地保育的作家張曉風表示瑠公圳是她來臺灣後所認識的第一條「河」,如今這條河覆上水泥、鋪上柏油而走入歷史,但她還記得讀小學時曾在這條河清洗課桌椅,一次不慎讓課桌椅隨水流漂遠而拼命追回的兒時趣事,已蒐錄在國民記憶庫的臺灣故事島網站,此次更藉由故事沙龍活動,與民眾面對面分享臺北早年富有人情味的城市意象。


      與張曉風相識,來自屏東的古英勇長老分享排灣族口中「那條男人走的路」-阿塱壹古道,當年古道因開發面臨存亡危機,長老特別邀請脚力不如往年的張曉風南下,於阿塱壹古道入口,踩著無數祖靈走過的足跡,迎風閉眼感受土地的呼喚,張曉風感動落淚寫下詩歌為保留古道請命,用文字的力量為臺灣留下一塊海角淨土。


      當場景再拉回臺北,臺北市立新兒童樂園於去(103)年幸運換上新裝,以全新面貌迎接蜂擁而至的人潮,遠道從花蓮而來的陳書亮秀出一張張泛黃的黑白照片,青澀的臉龐難掩初到兒童樂園遊玩的興奮心情,有趣的是這竟也是他最後一次搭乘摩天輪的證據,因為坐過一次之後,就嚇得不敢再坐了。當年緊鄰兒童樂園的圓山動物園也是他來臺北必遊的快樂天堂,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大象林旺,這些青春記憶至今令他難忘。


      對於臺中土生土長的連雙幸來說,湖心亭不只是臺中人永遠的地標,更是家族的共同回憶。回憶兒時,父親常帶她去湖心亭旁的網球場打球,那時湖心亭紅色的屋瓦分外鮮明好看,她還記得三姐曾在臺中公園內鐵樹旁唱歌,一日夏夜,仰頭即見牛郎織女星清晰地在天邊閃爍,如今水泥叢林環湖而立,昔日場景雖已不復見,但回想起來仍是一段充滿溫暖的美好回憶。


      提及左營海軍中山堂,現為高雄市國軍眷村文化發展協會執行長的周治東和曾在左營當兵的劉克襄兩人像打開話匣子說個不停,對許多高雄人而言,左營海軍中山堂是「看電影」的代名詞,是軍民同樂的重要娛樂場所,周治東說有一年暑假他看遍中山堂的所有電影,帶女生看電影要搶坐最後一排,免得被左鄰右舍發現,他說以前在中山堂看電影要全體起立唱海軍軍歌,周治東笑稱:「這應該是看電影唱國歌的濫觴!」


      記憶的感動,穿越時空,無遠弗屆,「國民記憶庫.故事沙龍」希望藉由面對面的情感交流與互動,以不同主題,不同面向,鼓勵民眾打開個人記憶的抽屜,拼貼屬於這塊土地的共同情感與回憶。(故事沙龍地點:齊東詩舍,臺北市濟南路27號;臺灣故事島網站:http://storytaiwa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