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瑞士人在臺東67年 白冷會神父未公開手札揭密

  • 日期:2020-02-10

西元1953年,瑞士天主教白冷會(Bethlehem Mission Society)開始派會士來臺傳教,他們興辦學校、改善醫療、造橋鋪路、濟弱扶貧,長達67年的無私奉獻,為地處偏遠的臺東注入現代化資源。文化部所屬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107年出版《白冷會臺灣區會文獻選譯》第一與第二冊,廣受讀者熱烈迴。再次於10812月委由文史工作者趙川明與歐思定修士共同編譯,出版《白冷會臺灣區會文獻選譯》第書中收錄了自1955年2013年白冷會神父於臺東教區傳教時撰寫的大事紀,《臺東總鐸區大事紀1980-2013》、《臺東總鐸區致總會報告書 1955-1961》、《福爾摩沙臺東工校報告書 1963-1968》、《長濱堂區大事紀 1955-2011》、《新港堂區傳教記錄》、《東河堂區大事紀》等六篇。

編者趙川明表示,《臺東總鐸區大事紀》延續第一二冊《臺東總鐸區大事紀》,白冷會從1953年來臺東開教,到2013年在臺東傳教的情況,得以完整的呈現。《福爾摩沙臺東工校報告書》工校德文稱為Handwerkerschule,工匠學校之意,白冷會在臺東創立工校,原本要引進瑞士「學徒制」的工匠學校,創校期間,就設有「學徒班」,因此會士們通常以「Handwerkerschule」 稱呼「公東高工」。本書由白冷會總會秘書處編印刊行、典藏,記載公東高工從1958年籌設時期到1968年的重要史事,尤其是實習工場;大部分的報告,是由當時在實習工場義務擔任技能訓練的外籍技師撰寫,為研究公東高工的「學徒制」最珍貴的第一手史料。

《長濱堂區大事紀》長濱是白冷會在臺東總鐸區傳教最成功的堂區,由姚秉彝神父開教,1954年在大俱來創立第一座教堂開始,1957年正式成立堂區,十年之後,六個村十個阿美族主要部落,以及平地人(含平埔族)居住的長濱、三間、寧埔、竹湖等地都有天主堂;更特殊的是堂區的本堂神父,從創堂的彭海曼神父,到1989年接手的吳若石神父,一脈相承,且都有寫大事紀的習慣,這是天主教在臺傳教史上的奇蹟。彭神父退休後仍留在長濱,擔任副本堂,協助吳神父,在長濱長達43年(1956-1999);除傳教外,還與傳教員合作,翻譯阿美族語的《新約聖經》、《甲、乙、丙年南阿美語彌撒聖經本》、編印臺灣天主教開教以來第一部《阿美語聖歌本》,是聖經本土化的先驅;彭神父更在堂區廣設幼稚園,提供偏鄉兒童接受幼教的機會。吳神父在長濱迄今已有30年,除傳教外,還訓練阿美族人與外籍配偶「足部健康法」的技術,提供他們謀生機會,2014年成立「社團法人吳若石神父全人發展協會」,設立「足部健康驛站」,使長濱成為臺灣「足部健康法」的重鎮;本書是了解長濱堂區第一手史料。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表示,白冷會為臺東所做出的奉獻事蹟難以盡數,近年來文史工作者對白冷會的挖掘也漸多,而今再出版《白冷會臺灣區會文獻選譯第三冊》,希望為白冷會在臺東事蹟的紀錄保存與傳播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