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扶植微型文創 龍應台考察南投竹工藝產業 從設計到通路 文化部主動媒合

  • 日期:2012-11-20

  

    文化部長龍應台20日帶著設計師、實業家,就健全微型文創產業鏈角度,實地考察南投竹工藝產業,從最原始的孟宗竹林、國家工藝成就獎的竹編工藝師,一路到煙燻竹材的加工廠、量產竹工藝設計產品的中型工坊,深入了解臺灣推動竹工藝成為設計品牌產業的優勢與須突破環結。龍應台表示,臺灣具有工藝設計人才,但是產業鏈缺乏整合,「有設計,但市場通路薄弱,產業鏈不完整,非常可惜」,她指示文創司啟動媒合機制,結合有通路市場的家具業、旅館業,把設計端的工藝產品向外行銷,扶植微型文創開展出健全產業鏈。

    考察第一站,龍應台首先直奔竹山鎮,拜訪高齡八十七歲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資深藝師黃塗山向他致意。被業界尊稱「祖師爺」的黃師傅,運用雙手巧思,把竹簍、竹藍,從實用器皿提升為具有典藏價值的美學工藝品,至今仍教學不倦,把畢生工藝絕活,無私地傳承給藝生。龍應台看到一只竹籃編織得非常別緻,詢問之下原來是「氣死貓」,可高掛起來,讓貓咪聞得到卻吃不到,龍應台聽了覺得有趣極了,不斷稱讚老師傅的好手藝。

    接著進入鹿谷七百公尺小半天的山林間,在陳姓老農的帶領下,進入孟宗林實際認識原生竹子,了解每根竹材上、中、下段的市場用途。竹藝設計家林群涵表示,最實用的是竹節長、實心多、圓周胖的竹,這類竹材臺灣生產量少得仰賴進口,龍應台聞訊後,立即撥手機與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聯繫,詢問臺灣能否經由育種或基因改良生產出「實心、長而胖竹子」,陳主委立刻把此一訊息告知六龜林試所,林試所游主任隨即致電給龍應台,表示「請藝術家提出需求,林試所即可進行研究」。文化部行動效率之快,令在場業界開了眼界。

    考察行程接著到了竹山鎮以生產優質竹藝加工品聞名的大禾竹藝工坊,在業者劉文煌的導覽解說下,參觀生產中以竹製膠合板,獨步設計的臺大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的弧形立體書架。劉文煌表示,臺灣原本具有膠合板的生產技術,但是因為市場需求量小,導致膠合板的製造產業外移,他建議政府可以扶植民間生產這種高品質建材,結合優秀的設計人力,可以開展竹工藝的又一春。


    考察最後一站,龍應台一行人參觀竹山鎮悅山工坊,臺灣唯一的煙薰竹材專業加工廠,老闆劉昭明經過三年潛心研究,開發出可以防蟲防蛀,又可以穩定竹材物理特性的煙薰法,大大提升竹材的應用價值與時尚性,龍應台在薰蒸房內仔細詢問每個加工細節,再看到一旁展示間的工藝成品,就突然間恍然大悟,原來外表均質飽和的色彩,不是來自化學塗料,而是天然的煙薰加工。「這裡真值得帶小孩前來參觀,實際了解竹子的加工過程,知道原來工藝品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考察沿途龍應台不時與專家、業者們交換意見,診斷竹工藝產業無法量產擴大的結構因素。設計家林群涵表示,設計人才都只能忙於產品開發設計,沒有能力開拓通路,另一位設計師陳希聖,則認為扶植地方產業成為國家旗艦品牌,業界一定要有心態上的調整,不能只孤注於小量的微型生產,而旅館與建築實業家劉敏瑛則表示,她的家具設計工廠,不斷到國外找設計家,「而今天發現,藝術創意原來就在身邊。」她願意為工藝設計者大力推動通路。


    龍應台表示,文創司會啟動微型文創的輔導媒合機制,把上游的創意端,中游的加工生產,到下游的市場行銷,結合起來促成完整的產業鏈,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微型文創建立穩定的基石。她指示工藝中心主動將訊息提供給民間業者,把微型工作室的創意端到市場通路的整個產業鏈,進行策略性扶植與媒合,為臺灣散落民間的創意設計,打開通路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