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化穿牆 龍應台溫哥華演講千名華迷共鳴 歌聲文字 期以文化當護照通行全華文世界

  • 日期:2012-09-02

 

龍應台抵達溫哥華舉行兩場公開演講,向加拿大藝文界與華裔人士,闡述台灣文化豐富迷人的特質。31日下午先於加拿大國家廣播電台,以英文演講向當地藝文界介紹雲門、優劇場、董陽孜書法等台灣當代經典藝術創作,闡述作品背後蘊藏的深刻文化特質。英語演講中有多位加拿大重要藝術節策展總監,紛紛和龍應台交流,主動表示希望更深刻了解台灣的藝術狀況。

活動最高潮則是晚間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藝文廳舉辦大型中文演講「華文、華流、華文化--對華人世界的美好想像」,吸引當地上千名來自臺、港、中與華文圈的民眾出席聽講,隨著龍應台文化演說的時空穿越,數度形成千人大合唱的全場共鳴,氣氛感人。龍應台表示,政治是築牆的工程,文化則是穿牆的事業;華人世界早就存在,歌聲和文字在悄悄地穿牆越壁。她希望造成隔離的牆會一堵堵鬆動,漢語和文化就是穿行無阻的護照。

龍應台在眾人期盼中出場,她先向許多三年前就來此聽講的粉絲們致意,主動詢問現場觀眾來自哪裡,當場印證觀眾來自大陸、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地。龍盛讚溫哥華是座胸襟開闊的城市,吸引了這麼多華人,在北美城市裡獨樹一格。不少觀眾更是從多倫多、西雅圖專程過來聽講,令她相當感動。

雖然三年後重登場換成中華民國的公僕身份,龍應台則是以「星期五晚上,部長下班了」的幽默口吻,希望聽講者打開心門,傾聽華文世界裡的文化聲音。她引二次大戰期間,讓德、英敵對陣營都為之風靡的歌曲「莉莉瑪蓮」為例,音樂的旋律與歌詞背後的思念情愁,慰藉了不分國籍戰士們的心靈。同樣的歌曲在出現在華文世界,劉雪庵的「何日君再來」,從上海、香港、傳唱至臺灣,再由鄧麗君的溫柔歌聲回過頭穿透中國鐵幕。當龍應台問起這首歌怎麼唱時,台下聽眾「好花不常在」的朗朗上口起來,形成全場千人大合唱的動人氣氛。

然而現實世界裡,「何日君再來」曾被認為是「美麗頹廢的罌粟花」,被當作是反動歌曲、黃色歌曲、漢奸歌曲,即使在臺灣也曾被禁唱。龍應台講到作曲者劉雪庵的悲慘人生,在文化大革命時因為這首歌被整肅送去農場勞改而失明,晚年雖然平反卻只能隻身呆坐孤椅告終,晚景淒涼。

各地區華人相互觀察,比照各地政府的管治及公民社會發展,形成一種良性競爭。她舉例大陸作家對臺灣社會的觀察,對照香港和臺灣的彼此參照,一個華人的公民社會其實也在悄悄型塑中。

「政治是築牆的工程,文化則是穿牆的事業」,龍應台說,隔閡不只是出現在中國大陸與臺灣之間,過去的馬來西亞、新加坡,也有許多華人返鄉歸不得而顛沛流離,在泰北金三角的孤軍,或是六四天安門時北大學生「亞細亞孤兒」的處境,許多都是政治對峙所產生的,龍應台希望文化可以拆牆,用文化穿牆越壁,以後憑著華文、憑著文化,就可以自由遊走於華文世界。

整場演講歷時兩小時仍欲罷不能,也讓主辦這項活動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見識了臺灣文化的吸引力。龍應台此行除參加溫哥華當地「臺灣文化節」活動外,也與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會談後續加強文化交流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