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111年-115年)

推動背景

 一、依文化部109年辦理「⾯臨傳承危機國家語⾔調查」數據顯⽰,⽬前除臺灣華語外的國家語⾔皆⾯臨不同程度的傳承危機,語⾔復振⼯作刻不容緩,需要透過⺠眾⾃我語⾔意識的提升,加上政府各項施政輔助及經費⽀持。


 二、文化部於110年7⽉⾄10⽉,邀請教育部、原⺠會、客委會共同召開⾸次國家語⾔發展會議,會上總結提出10項政策推動建議:1.每種國家語⾔都應有主管機關、2.各機關資源、⼈⼒不⾜應積極補強及改善、3.「雙語國家」、「國家語⾔」政策資源必須均衡、4.營造公部⾨友善環境、5.家庭與社區需要積極推廣、6.加強媒體傳播、7.盡快培育各本⼟語⾔及臺灣⼿語師資、8.提出誘因,強化沉浸式教學、9.發展語料庫、AI數位⼯程、10.強化臺灣⼿語資源。爰⾏政院於110年11⽉起,邀集各相關部會多次研商,請文化部、教育部、原⺠會、客委會等部會提出語⾔業務及經費需求,研提「國家語⾔整體發展⽅案」,以爭取更多經費及⼈⼒,整合資源及系統性的⻑期推動,期能有效改善各國家語⾔急速流失危機。


 三、⾏政院於111年7⽉15⽇核定四部會共同提出之「國家語⾔整體發展⽅案(111年-115年)」,5年投入324億經費⽀持各⾯臨傳承危機國家語⾔之復振與發展。


重點內容

 一、本⽅案⽬的係推動各⾯臨傳承危機國家語⾔之發展,為使機關於推動時免⽣語⾔名稱不⼀之困擾,爰使⽤「國家語⾔發展報告」中建議機關參酌書⾯建議⽤語規範,並優先使⽤:「臺灣原住⺠族語言、臺灣客語、臺灣台語、⾺祖語、臺灣⼿語」。


 二、本⽅案分⼯明確,原⺠會主責臺灣原住⺠族語言業務、客委會主責臺灣客語業務,文化部主責臺灣台語、⾺祖語及臺灣⼿語之語⾔復振業務,教育部則推動整體國家語⾔之教育相關業務。


 三、推動目標

(一)一代人救轉國家語言:

從年輕⼀代開始提升語⾔能⼒、承繼耆老智慧,廣開後代傳承。

(二)落實語言生活化:

全⾯性營造友善環境,強化推廣活動的深度與廣度,提升年輕⼈使⽤機會。

(三)推動語言現代化:

完善各語⾔基礎建設,發展媒體及語⾔內容。


 四、從「靜態」、「動態」兩大方向規劃七大執行策略:

從家庭、學校、社會等不同領域推動,說明如下:

(一)加強語料保存:

訪談耆老及專業領域人士、完備臺灣原住民族語言、臺灣客語、臺灣台語、馬祖語、臺灣手語等國家語言語料庫庫及資料庫整合平台、推動語料出版及數位化及相關課技應用、重現古地名。

(二)書寫系統:

推動流行音樂歌詞及影視新聞內容文字對照、建置本土語言輸入法及各語言讀音查詢等。

(三)優化語言認證:

研議及推動統一委託機制,以有效傳承經驗數據,並將優化各語認證題庫及線上施測方式。

(四)擴大推廣活動:

擾動社會,讓各種國家語言能落實於生活頻繁使用,爰各部會每年將辦理全國性競賽及相關推廣活動。

(五)營造友善環境(含傳播媒體):

製播旗艦型電影及節⽬,補助法⼈或與⺠間合作發展影視⾳、動漫、遊戲及具前瞻性文化科技內容,擴⼤補助縣市政府各公領域及⺠間團體共同營造語⾔友善環境,推動地⽅通⾏語及推廣國際交流等。

(六)強化教學資源:

培訓臺灣客語教師、擴增臺灣原住民族語言師資、補助臺灣台語教學、推動沉浸式幼兒園、完備各語直播共學平台等。

(七)輔助資源:

建置語言數位資源網,鼓勵產學界開發各語通譯軟體平台等,以發展語言多元數位科技開發與應用,供社會大眾線上自主學習。


預期效益

  有效提升年輕人學習興趣及使用能力,培植國家語言專業人才及教學資源,營造人人都想說,處處可以學得永續傳承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