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青妙筆成功演繹庶民記憶 病友家屬笑中帶淚談失智

  • 日期:2015-12-06

文化部104年「你的故事.我的本事」散文徵件活動結果揭曉,由初一(筆名)、林佳樺、羽捷(筆名)等三位寫作好手抱回總獎金10萬元,今(6)日假臺北齊東詩舍舉行頒獎儀式,由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王淑芳司長親臨頒獎。儀式後進行故事沙龍活動,以「消失的記憶」為題,邀請失智症病友、病友家屬及志工傾訴照護心聲。


王淑芳司長致詞指出,「國民記憶庫--臺灣故事島」網站,宛如一座資料豐沛的真人圖書館,兩年來已累積超過上萬筆的庶民記憶,如何運用、推廣,一直是最重要的計畫方向。不論是去年定期舉辦的故事沙龍,還是今年的散文徵件,都是希望以不用的形式,呈現網站所蘊藏的人文瑰寶。本次散文徵件活動鼓勵民眾以文字的力量,將庶民真實的影像紀錄轉化為散文創作,不但受到海內外寫作愛好者共襄盛舉,投稿者年齡層橫跨18歲到86歲老中青三代,3位勝出的得獎者為中青輩寫作好手,相較於目前網站內容以年長者生命記憶居多的情形,本次散文徵件可說是成功凝聚跨世代的人文情感。


評委召集人廖玉蕙表示,此次徵文要將平實的庶民記憶,轉化為散文創作,如同將「紀錄片」演繹為「劇情片」一般,因此「如何轉化」即為評選重點。就投稿作品而言,投稿者的文字表現屬庶民寫作範疇,作者文采高低立見、強弱分明。雖說作品皆取材自網站內的臺灣經驗,作者是否具有見微知著的洞察力,作品是否具可看性,並使閱讀者從中有所啟發,也是評選要點之一。


來自香港的初一,以《西班牙游子》一文奪下金賞,自詡為「文學中輟生」的他,以外籍人士的視角描寫臺灣文化,語氣揣摩傳神,扼要道出老外實際感受,既不誇張亦不隱諱,作品未夾帶個人觀點,忠於原故事,獲金賞肯定實至名歸。銀賞作品《迷霧中,找回家的路》,作者林佳樺以抱憾鬼魂的幽然,引領讀者回首多年前的大園空難事件,獲得評委一致讚賞。銅賞得主羽捷的《老徐的這條街》,以幽默的筆調摹寫一條老街的前世今生,為極富臺灣特色的趣味小品。


王淑芳司長表示,散文徵件活動只是一個起點,希望今天的3位得獎者能持續在國民記憶庫尋找創作題材、筆耕不輟。文化部也將持續蒐錄屬於這塊土地的珍貴記憶,除了文學,也歡迎學術研究、電影、媒體等各領域工作者,上網探索國民記憶庫的人文之美。明年將推出微電影徵件活動,歡迎對影像拍攝有興趣的朋友參與,共同豐富屬於你我的國民記憶。


於頒獎儀式後,緊接著登場的「國民記憶庫.故事沙龍」活動,以「消失的記憶」為題,邀請曾於「國民記憶庫--臺灣故事島」網站分享生命故事的失智症病友本人、病友家屬及志工夥伴齊聚一堂,現場不論是病友訴說反轉失智而痊癒的逆轉人生,還是病友家屬傾吐從混亂衝突到坦然面對的心情轉折、或志工夥伴以同理心視病友如親的無私照護。一段又一段有笑有淚的心情故事,串起過去生活的美好回憶;長期照護的點點滴滴,也轉化為今日更珍惜彼此的分分秒秒。


銀色海嘯來襲,臺灣平均每百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甫過完88歲生日的林添發,分享自己因為忙於備課、籌劃老人關懷活動,意外反轉失智症的逆轉人生。然而大多數失智症病友的倒帶人生,卻壓得家屬無法喘息,從事特教的劉娟芬,84歲老父親在短短3年內,心智年齡已退化到5歲,常常吵著要找爸爸;來自臺中的鄭慶訓,對待宛如孩子般的90歲老母親,順勢以小孩的相處模式彩衣娛親,轉移母親無來由的憂鬱;先生有11年病史的周桂枝,以母雞帶小雞的心態悉心照料枕邊人。面對家人逐步、緩慢地退化、惡化的事實,一切都看似即將失去的同時,陪伴成了最佳良藥,病痛換得了彼此情感的緊密,病友家屬帶來一張張照片,笑中帶淚為那被病痛擦去的記憶,重新上色。


面對失去,病友家屬周桂枝期待能有機會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現在,我會盡全力照顧他,但如果哪一天,他真的不記得我,而我也無力再照顧他時,我會把他託付給養老院,晚年想把時間留給自己,過自己想過的人生。」從臺南北上的張美月,回應周桂枝的分享表示,投入志工服務以來,她發現其實最需要關懷的是照護者,視病友及其家屬如親人的張美月說:「照護者要學著放鬆,與人群接觸,你會發現你並不寂寞。」


人生,就是一個學習不斷「失去」的歷程。故事沙龍主持人林書煒的母親為早發性的額顳葉型失智症患者,直到母親曾經走失,才願意面對家人失智的事實,她告訴自己要努力在健康的時候留下美好回憶。活動最終,文化部邀請每位與談人將自己與家人最美好的一段回憶、最想和家人說的一句話寫下來,呼籲大家帶著家中親友長輩錄故事,為個人的生命足跡留下紀錄,而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歷程,或許來年就是微電影徵作的創作題材。(散文徵件得獎作品全文:http://storytaiwan.tw/writer/;故事沙龍地點:齊東詩舍,臺北市濟南路27號;臺灣故事島網站:http://storytaiwan.tw;預約分享故事請撥0800-66-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