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化部召開博物館防災會議 強化防災應變

  • 日期:2018-12-05

文化部於今(5)日召開「2018博物館防災會議」,會中除邀請2位專家及3館所進行演講及案例分享外,並針對博物館因應各種天然及人為災禍之準備措施,廣泛就現今所面臨之問題綜合討論。

本次會議以2位專家演講做為開端,中央警察大學消防學系簡賢文教授主講「博物館的火災風險辨識與減災對策溝通」,提示災害風險評估的概念、防災思維以及減災措施。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葉國新教授則探討「藝術文物典藏的重中之重博物館防災的策略與省思」,葉教授為知名藝術鑑定學者,是國內不少博物館防災的諮詢對象。

在館所分享部分,國立故宮博物院介紹故宮安全管理體系及防救災體系,並分享過去遭遇暴雨及磁器破損事件等緊急應變處理,以及文物展出的人力配置及建物安全確認。國立歷史博物館說明其與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合作,針對文物優先搶救順序等部署任務進行消防演練,以強化人員防救災應變能力之經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則具有相當完善之文物防災機制,並訂有蒐藏庫與蒐藏品緊急處理作業要點,除規範館內相關同仁的標準作業流程,亦可提供其他博物館參考。

目前博物館及文物防災已有相關法規規範,如須依《消防法》、《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建築管理土地使用消防安全處理辦法》等規定製定防災防護計畫提報消防機關,並按時進行各項檢修及申報。在博物館典藏永續經營方面有《博物館法》規定各館應就典藏方針等事項,訂定典藏管理計畫,另本部與內政部共同訂定《史蹟文化景觀建築管理土地使用消防安全處理辦法》,並與內政部消防署、警政署及地方政府等單位合作,跨域共構文資防護網,以提升文資防救災能力及全民文資防災意識。 

此外,文化部也將推動研訂國家文物典藏制度,針對公立博物館典藏之文物、標本及藝術品其管理、維護、災防、修復標準及開放運用等事宜建立共同規範,並盤點庫房需求,促進專業人才培育及導入科技修復技術,從軟、硬體面向健全國家典藏之支援體系。

本次會議共計39個單位,70人報名,期望透過本次會議檢視國內博物館之災害應變防範機制,提升博物館人員防災意識及專業知識,並使各界對博物館防災相關議題產生更多交流與溝通,讓博物館從業人員掌握最新資訊以防患未然。